光知道弄一些無稽之談否定南陽郡郡名與郡治互指,否定諸葛亮親口說的“躬耕于南陽”的南陽不是當時的南陽城。東漢的南陽郡和南郡,只有一字之差,都屬于荊州,南陽郡在荊州的最北方,與南邊的南郡相連,南郡中廬縣與南陽郡鄧縣,隔江(漢江)相望,東漢、三國南陽郡雖然沒有南陽縣,但南陽郡郡城宛城,就是南陽城,俗稱南陽,或簡稱南陽。
1、南陽郡和南郡有何不同?
東漢的南陽郡和南郡,只有一字之差,都屬于荊州,南陽郡在荊州的最北方,與南邊的南郡相連,南郡中廬縣與南陽郡鄧縣,隔江(漢江)相望。南陽郡,是荊州人口最多,最富裕的地方,郡治南陽城,也稱宛城,東漢的“南都、帝鄉“,曹操“困于南陽,險于烏巢,危于祁連,逼于黎陽,幾敗北山,殆死潼關,”,這里面的南陽,就是指的南陽城,孫堅“比至南陽”也是說的南陽城,諸葛亮“躬耕于南陽”也是指的南陽城。
南郡,郡治江陵,赤壁之戰“先主與吳軍水陸并進,追至南郡”,“備、瑜等復追至南郡,曹公隨北還,留曹仁、徐晃于江陵”和孫劉聯軍對峙,“十四年,瑜、仁相持歲余,所殺傷甚眾,”曹仁棄城,退守襄陽,周瑜在江陵就任南郡太守。這里面的南郡多指的“江陵”,因此,南陽,郡、城同名(如長沙),南陽一詞多指南陽城(宛城),如果講南陽郡內某地,常常以南陽X縣全稱,或只稱呼縣名,像“先主屯新野”,“夏侯惇、于禁等,于博望”等。
2、袁術的地盤很小,為何兵多將廣?
漢末群雄中,袁術是個奇葩的存在,他經常一言不合就來一次全軍覆沒,但多次全軍覆沒后,仍然有很多兵。他的地盤歸屬也十分混亂,很多地方,估計袁術自己也說不清楚,到底算不算是他的地盤。袁術集團到底多少兵、多少地盤,就是一筆糊涂賬,當然,能把糊涂賬做得這么大,一般人也是做不到的。兵怎么打都打不完的袁術袁術好像會變魔術一般,袖子一揮,就有一堆兵出來,
當初,他逃離董卓的地盤,沒帶什么人,跑到了南陽。孫堅馬上帶兵依附袁術,把南陽也給了袁術,南陽,是當時天下第一大郡,長沙兵,是當時天下難得的精兵,袁術就這么空手套白狼,悉數拿下。靠著南陽、豫州的財力,孫堅長沙兵的彪悍,孫堅攻取了洛陽,袁術著實火了一把,后來,孫堅攻劉表時撲街了,孫賁帶著孫堅的部隊扶孫堅尸體回老家治喪。
(孫賁領孫堅余部,直到袁術到壽春后才重新回到袁術處)袁術所依仗的精銳暫時沒了,劉表趁機斷袁術糧道,袁術在南陽站不住了。可是,袁術又不知從哪里七拼八湊了黑山賊、南匈奴貴族,聯合著一起去打曹操,封丘之戰,袁術基本被打了個全軍覆滅,南陽也不敢回,直接逃到壽春。到壽春時,袁術任命的揚州刺史陳瑀反了,不讓袁術進去,
剛被打了個精光,又失去地盤的袁術退到陰陵,不知道從哪里又搞了一堆軍隊出來,把陳瑀趕走了。如此,袁術成了除劉玄德之外,唯一一位被團滅后能復活的諸侯,后來孫策創業成功,孫賁、吳景這幫袁術依仗的將領都去找孫策了,袁術傻眼了吧!呵呵,袁術袖子一揮,又聯合白波賊楊奉、韓暹,合兵數萬,一起去打呂布。同時,祖朗、陳瑀又在袁術的忽悠下起兵,造孫策的反,
繼續毫無疑問,袁術再次全軍覆沒。次年,袁術又集兵主動攻打陳國(豫州,曹操的領地),當然,結果繼續是沒有意外的:惹來曹操的一頓暴揍!直到袁術去世時,身邊仍然有一堆兵,有的投了孫策,有的被劉勛吞并了,有的當了山賊···袁術怎么這么多兵呢?袁術的兵是糊涂賬,地盤也是糊涂賬,說起來,揚州、徐州、豫州、荊州他都頗有影響力。
除了他自己擔任的南陽太守、揚州牧、徐州伯,他還任命過揚州刺史、豫州刺史及若干位太守,但是,袁術實際控制的地盤并不大。袁術的實際控制地盤確實不大不少網友在描述袁術的實力時,把袁術的地盤描述得非常大,不但把江東的孫策算了進來,連下邳的呂布也被算了進來,這實在有些牽強。一個地方是不是你的地盤,關鍵要看你能不能做主:兵、民、財,能不能被你掌握,
如果這個做不到,就算那地方的人就算跪著喊你萬歲,那也不算你的地盤。以這個標準看:袁術實際控制的地盤確實很小,首先,江東,從始至終就不是袁術的地盤,不可否認,孫堅及去江東之前的孫策,都是袁術的下屬,盡管孫堅被任命為豫州刺史,但當袁術不給糧草時孫堅就糧盡,而且孫堅、過江東前的孫策,都被袁術調遣,四處征戰,可見:早期的孫堅、孫策,不管名頭如何,實際上就是袁術的下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