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烈的愛國主義和戰斗精神是辛詞的基本思想內容,辛棄疾(1140.5.18-1207.10.3),南宋愛國詩人,著有《嘉軒長短句》,今著有《新嘉軒詩話》辛棄疾,南宋愛國詩人,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詩人,辛棄疾保存600多字,expand資料:辛棄疾出生時,山東已經被金兵占領。
辛棄疾(1140 . 5 . 18-1207 . 10 . 3),南宋愛國詩人。原字檀府改名佑安,中年名稼軒,故名“稼軒居士”。漢族,生于歷城(今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姚強鎮四風閘村)。辛棄疾保存600多字。強烈的愛國主義和戰斗精神是辛詞的基本思想內容。他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豪放詩人、愛國者、軍事家、政治家。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詩人。原名譚福,后改名佑安,別名稼軒,生于歷城(今山東濟南)。出生時,中原被游牧民族占領。21歲參加抗金叛亂,不久回到南宋。歷任駐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大使。一生斗金。先后出版了《美琴十論》、《九談》,顯示了他杰出的軍事才能和愛國熱情。他的歌詞試圖恢復民族團結的愛國熱情,傾訴自己的悲痛和憤怒,譴責當時當權者的屈辱。也有很多歌頌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寬泛精煉,之前的典故都用在了詞中。風格豪邁豪邁,又不乏細膩溫婉。著有《嘉軒長短句》,今著有《新嘉軒詩話》
3、關于 辛棄疾的簡介二十字辛棄疾,南宋愛國詩人。字佑安,號“稼軒居士”,漢族,黎城人。expand資料:辛棄疾出生時,山東已經被金兵占領,二十一歲參加抗金叛亂,不久回到南宋。他在湖北、江西、湖南、福建和浙江東部擔任安福使,在任期間,他積極采取措施招募流民,訓練軍隊,獎勵農戰,打擊貪污豪強,注重民生安定,一生堅決主張抗金。在《梅欽十論》、《九談》中,對當時的政治軍事形勢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對夸大金兵實力、鼓吹妥協投降的謬論進行了有力的駁斥,要求加強戰斗準備,鼓舞士氣,以恢復中原。他的反金建議沒有一條被采納,受到主和派的打擊,他退休已久,住在江西上饒和鉛山。晚年韓侜舟當政,曾經被利用,不久就死了,他的歌詞力圖恢復民族團結的愛國熱情,傾吐自己的悲憤,揭露和批判南宋上層統治集團的屈辱投降。也有很多歌頌祖國河山的小說、詩歌和文學作品,藝術風格多樣,但以豪放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