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二十三,為小年,也就是過年的開始。從記事起,每年的農歷臘月二十三這天,吃過晚飯母親都要在廚屋擺供焚香祭祀灶王,今天就是臘月二十三,過小年了,在此祝的朋友們,過了小年,大院里便偶爾會響起零星的炮竹聲,讓人越發感到年的臨近,臘月二十三了,過小年了,你家鄉都有什么風俗。
1、為什么河南南陽人會選擇在臘月二十三吃火燒,有什么典故嗎?
《四壩壩主》為什么(臘月23)祭“灶王爺”我們都要“吃火燒”?進入臘月二十三,就進入小年,這一天晚上要“祭灶神”,好好敬敬這位“灶王爺”,希望他上天見了“玉皇大帝”不要打小報告,給我們賜福納富,帶回來美好的祝愿。我們鄉下人“窮”祭灶最好的方法是“炕火燒”,于是我們祖祖輩輩二十三就吃“火燒”,如今,生活在城里的人們沒了“灶臺”,依然去買火燒,當然買來的火燒我們自己吃,沒了“灶王爺”,我們照樣生活的“快樂幸福”,也不怕他去“打小報告”,再說現在有幾個人在乎“玉皇大帝”??我們又不愿意“成仙成神”??,
2、臘月二十三過小年,有啥習俗和說道?
又到小年!從記事起,每年的農歷臘月二十三這天,吃過晚飯母親都要在廚屋擺供焚香祭祀灶王。傳說這天灶王爺按例要回天庭作“述職報告,”稟報凡塵人間一年的善惡,以供玉皇大帝決定賜福或降災時決擇,于是人們在送灶王爺上天前總要供些酒菜和麥芽糖封住他的嘴,免得他在玉皇大帝面前說三道四。母親畢恭畢敬掐一截麥芽麻糖投入灶膛,驀然一股火苗從爐口竄出,廚屋里便彌漫著一股焦糊的甜味,
母親雙手合十口中念念有詞:灶爺灶奶回西天,人間糖瓜把嘴粘。臘月廿三黃昏去,正月初一五更還,上報天庭言好事,下凡回家保平安。母親祈禱的時候,我們幾個小孩便用食指沾著唾沫粘從麻糖上掉落的芝麻粒吃,母親念禱完畢,我們每人便可領到一支脆甜粘牙的芝麻糖。母親也總忘不了給外地工作的大哥一家留幾根芝麻糖,那年月家里是沒有冰箱的,母親只是用草紙將麻糖包裹一下放置在木匣里,
待過年哥哥一家回來時,母親便歡天喜地的拿出她存放多日的麻糖,而此時的麻糖早已粘成了一坨。過了小年,大院里便偶爾會響起零星的炮竹聲,讓人越發感到年的臨近,如今母親撒手人寰已八年,每到小年我便試著學母親那樣祭祀灶王,卻怎么也沒了母親那般虔誠!就連街邊賣芝麻糖的小販們都喊著保證不粘牙,你可知那不粘牙的糖瓜還能粘住灶王爺的嘴么?凡間的羞事豈不就會在天國傳開?母親,只好煩勞您在天上庇佑您的兒女平平安安!。
3、臘月二十三是小年,大家家鄉都有什么風俗習慣呢?
謝謝小秘書邀請!臘月二十三了,過小年了,你家鄉都有什么風俗?今天就是臘月二十三,過小年了,在此祝頭條的朋友們!以及中華各民族的親人們!戰斗在各行各業的職工們!守衛在邊防的戰土們!小年好!臘月二十三,為小年,也就是過年的開始,在我們北方地區這一天,叫辭灶。是請灶王的一天,家家戶戶大掃除,房里房外,清理所有垃圾與灰塵,真是面貌一新。
請灶王爺,帖灶王像,有的還自語什么:上天多言好事,下界多帶錢財。上天多言好事,下界多保平安,又是下界送福納祥等等,達到心理需求的愿望,舊的風俗嗎?沒有科學依據,就是迷信吧了!現在只有年齡大的還在這樣做,年輕的沒人再信了。不過打掃衛生還是要打掃的,到了下午開始飽水餃,在我們這里,臘月二十三晚飯,家家戶戶吃水餃,過小年嗎?如同過年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