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捐款來看,每次大災大難中,那些頭部企業總是捐款數最多,比如阿里,騰訊等大企業,而一般個人捐款就不會太過于強行,畢竟是自愿的嘛。企業捐贈只是民間行為,救援主體依舊是國家,玻璃大王曹德旺近年來捐款超過120億,這次如果捐款沒有幾億十幾億,是不是不合格。
1、怎么看待小米捐款5000萬,緊急馳援河南這件事?
小米作為一家國產手機廠商,可以說是很好地承擔起了自身應盡的社會責任。5千萬對小米來說或許不是很大數目,但對于受災同胞們來說,是一份來自企業的支援和心意,小米的這一捐款,更是在行業內發出一個信號,隨后oppo、vivo、realme等廠商也相繼響應小米號召,加入到捐款行列當中。另外除了捐款,小米還第一時間開放災區內全部小米之家,免費提供充電休息等服務,相關地區的手機保修服務也下發了很大力度的折扣,以實際行動來支持受災同胞們的災后重建,
2、怎樣看待學校、單位、企業進行強迫捐款?
看到這個問題,不由得想到最近湖南永順縣某小學的老師拍視頻,要求家長給孩子每人捐六元錢,沒有完成的孩子,讓家長看看視頻。這個強迫捐款與我們另一個發生在廣州的故事有一比,那是一個殘疾乞丐的捐款故事,殘疾乞丐的捐款故事令我非常氣憤:一是捐款攤派的方法本身是一種強迫,與初衷是違背的;二是這個老師沒有任何的社會經驗,本身就是違規的老師,卻在大張旗鼓的要求家長;第三,我們不知道這些孩子的心理陰影有多大,一方面可能家長沒有給,另一方面可能家里確實比較窮,我們知道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一個比較相對偏僻的地方。
捐款無論是學校,企業,單位都是以自愿為主,不應該要求學生每人多少錢,完不成的,還用手機拍攝,發到家長群,尷尬的不僅僅是家長,更是學生,也是老師和學校。原本是錯誤的做法,還大張旗鼓的,還有道理的去要求別人是非常強詞奪理的,捐款原本是好事為何變壞事我們不講這件事,本身的不對,僅僅讓孩子這么拍視頻,是老師師德的缺失,是道德水平的滑坡,是當地教育水平、師德師風差的體現。
我們首先來講一講孩子們的心理傷害,這種做法可能讓其中的一些孩子心里產生陰影,甚至討厭學校,討厭老師,進而討厭學習,從而是一個"人才"變為一個社會無用的人。我記得曾經有這樣一件事,我家鄰居的一個侄子在小學時期,因為老師批評他沒有及時捐款而進行侮辱和指責,學習成績經常在前面的他,后來出現了厭學,他的父親了解情況后,雖然一再要求老師道歉,結果老師不僅不道歉,還責罵孩子,孩子一氣之下要求綴學,
無奈之下,這位父親找到了教育局,并進行了舉報!教育部門對這個老師進行追責批評,要求必須進行道歉。老師改變態度,主動承認后,這個學生奮起直追,如今成了一個大型國有企業的老總,因為改變了態度,孩子的學習的精神狀態為之一振,如果這個父親如果不以為然,孩子就沒有后來了!殘疾乞丐目前,當地雖然已經處理了這位老師和學校,但是我們還是要建議,應該對這些孩子進行心理輔導和引導。
我們知道好的做法會得到宣揚,不好的做法也會帶來很多負面的東西,所以學校、單位、企業不要進行強迫捐款,捐款是發自內心的,沒有負擔的,是愛與愛的傳遞,是心靈與心靈的交流!乞丐捐款時我們知道捐款初心是好的,但整個捐款過程中的變味操作,帶來的卻是傷害,有時比捐款本身的傷害更嚴重,非洲有一句名言叫:你不知道鼓聲能傳多遠,他的意思是說,如果傳播出去一件事,有時間我們不知道他發散后能影響多少人的言行,可能影響人生。
微信上有一個很流傳的小故事,說有一位媽媽帶著孩子,乘坐的士時,接送他們的是一位黑人司機,小孩子就問媽媽,為什么這個司機皮膚為什么是黑的?這位媽媽說,上帝在造人時,為了讓這個世界五彩繽紛,所以就造出了黑人,黃人和白人!這個乞丐叫龔忠誠車到了目的地之后,這個黑人司機堅決不要一分錢的費用,他說如果小時候我的媽媽也這么告訴我,我就不會這么自卑了,我可能會成為一位更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