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要講明,明朝的廣東與現在的廣東管理范圍是有所不同的。在明朝的廣東管轄范圍有土司管理的存在,但在今天的廣東省所轄的相對應的范圍,在歷史上沒有土司管理的存在,有人會問,今天的上思縣有土司存在的地方,在當時明朝是否完全屬于廣東管轄?這個嚴格來還得要更細致的考證。
1、明朝的海防系統是怎么樣的?
中國在歷史上是一個三面環山一面臨海的國家,到了明代,其海岸線已北至遼東半島,南至海南島,大陸海岸線達1.8萬千米,這么長的海岸線,明代統治者已開始認識到海防對于國家安全的重要性,海防已經成為國家安全防護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明代海防政策發展大致分成了三個階段即明代的前期、中期、晚期,明前期,倭患還不十分突出,這一時期統治者采取陸地設置衛所和海邊設置水寨模式,并在沿海地區設置水兵放哨。
與此同時,為防止海上經商人員和海盜勾結,還實行了海禁政策,到了明中期,倭寇之患變本加厲,他們大肆掠奪造成了沿海地區百姓生命財產遭到嚴重威脅,也影響到了明政府對沿海一帶的穩定,鑒于此,明朝政府厲行海禁,增加軍力,整治舊裝備,修葺完善海防設施,另外實行了“募兵制”,募鄉兵,征民船,極大的增強了官兵的海防能力。
2、明朝的時候廣東有土司嗎?分布在哪里?
必須要講明,明朝的廣東與現在的廣東管理范圍是有所不同的,在明朝的廣東管轄范圍有土司管理的存在,但在今天的廣東省所轄的相對應的范圍,在歷史上沒有土司管理的存在。明朝以前,海南、欽州、防城港及雷州半島均屬于廣西管轄,明朝以后以上地域才劃歸廣東管理。廣西與云南、四川、貴州在歷史上都實行過土司管理制度,土司制度是過去歷代王朝在少數民族地區設立的一種管理制度。
“土司”又稱“土官”,是中央王朝任命的世襲的少數民族為主的土官,土地為土司所有,對治下的農奴有很大的管治權,不同于上面任命下派有任期的“流官”而言。明確有記載的,廣西今天的防城港的下轄縣上思縣,從唐朝就開始施行土司制,一直到明朝弘治十八年即公元1505年,這里才改土歸流,期間,一共實行了800多年的土司管理。
在宋朝,黃氏土司管治在這一帶延襲了200多年,當然,有人會問,今天的上思縣有土司存在的地方,在當時明朝是否完全屬于廣東管轄?這個嚴格來說,還得要更細致的考證。但是,上思有些地方屬于當時的廣東,是從反映歷史資料的地圖上看得到的,而在瓊州,即今天的海南,是實行過黎族土司管理的。明朝沈德符寫的《野獲編補造》記載:“土官之設,惟云、貴、川、湖及廣西,而廣東瓊州府亦間有撫黎之土縣佐成化間,廣東瓊州府感恩縣有土官知縣姜鑒,
廣東廣西合稱兩廣,明清時期還專門設置了“兩廣總督”來管理。兩廣是怎么來的?公元前239年前后,秦始皇的仲父(干爹)呂不韋出版了《呂氏春秋》,書中提到關于“百越”的只言片語,但沒有解釋“百越”的具體位置,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滅六國后就盯上了百越,派屠睢率領50萬大軍攻打嶺南;征服了百越。秦始皇實行郡縣制,全國設為36郡,
在嶺南地區就設置了桂林、象、南海3個郡?!澳虾!本褪侵浮澳戏降暮!?,南??ぽ牼呈菛|南瀕南海,西到今廣西賀州,北連南嶺,包括今粵東、粵北、粵中和粵西等大部分地區,公元前203年南??の救螄滩∈?,委任龍川縣令趙佗代職。趙佗就起兵隔絕五嶺通中原的道路,以武力攻并了桂林郡和象郡,建立了南越國,自稱南越武王,
公元前111年。漢武帝劉徹派10萬大軍滅了南越國,設立了交州,漢武帝又將南越國分成9個郡(南海、蒼梧、郁林、和浦、交趾、九真、日南、儋耳、珠崖),并下詔:“初開粵地宜廣布恩信”,并規定交州治所就叫廣信(今梧州市),這就是說兩廣的“廣”字源于漢武帝詔書,東漢13州,就有交州,管轄今兩廣大部分地域和越南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