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的面積自然意味著更多的人口,南陽市下轄的各個縣中,甚至有的縣人口超過了100萬,遠超西部地區。我們聊一下南陽的實際情況,河南省17個地級市,為何只有南陽的人口在1000萬以上呢,由此可見,從古至今,南陽地區的人口都不算少,其中,周口雖然有1000余萬人口,但人口流動很大,真正在周口地區生活的人口只有800多萬。
1、南陽的歷史名人有哪些?
南陽的名人太多了,僅解放軍中少將以上軍銜就有80多位,今天簡要介紹幾位,與友友們分享,他們是:△常萬全,河南南陽人,解放軍上將。1949年1月生,1968年3月入伍,1968年11月入黨,歷任陸軍第四十七集團軍軍長、蘭州軍區參謀長、北京軍區參謀長、沈陽軍區司令員、解放軍總裝備部部長、國務委員、國務院黨組成員兼國防部部長等職務,2007年11月,被授予上將軍銜。
△彭小楓,河南省南陽市鎮平縣人,解放軍上將,曾任第二炮兵政治委員。〈以前介紹過了,歡迎關注),△李棟恒,河南南陽人,解放軍中將軍銜。1944年7月生,1965年9月入黨,歷任陸軍第39集團軍政治部主任、副政委、武警部隊政治部主任、中央軍委紀委副書記兼總裝備部副政委、紀委書記。1997年7月授武警中將,2003年12月改授陸軍中將,
2、南陽人口總量居河南省第一位,但是為什么南陽的存在感不是很強?
看到這個問題時,做為一個80后南陽土著,我也有這方面的感覺,慎重思考了一會兒,我覺得有三方面因素導致:一、地理位置因素南陽位于河南省的西南部,處于豫陜鄂三省交界,距離省會鄭州220多公里,空間上相比其他省轄市而言沒有優勢,受到鄭州的直接輻射帶動有限。另南陽地形是盆地形狀,三面環山,自古就是通往中原的咽喉之地,受到中原文化的影響已有3000余年,這也讓南陽想融入西北文化或荊楚文化幾乎不可能,可是南陽離中原的中心鄭州又遠,這就像一個住的地方離父母家比較遠的孩子的感覺一樣,
二、經濟發展因素南陽在古代的經濟發展還可以,不管是漢代還是唐宋都是有名的都市,明代之后隨著世界經濟結構的調整、沿海城市的快速發展,到了近代逐漸沒落。南陽自古至今都是一個農業為主的城市,工業基礎不發達,在河南省的經濟排名一直名列省會鄭州、省副中心城市洛陽之后,而且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都很難超越,一個省讓人們能記著的最多有兩個城市,第三很難被記住,這就像得奧運獎牌的人一樣,人們往往記著的是冠軍,好一點的還能記著亞軍,季軍一般都是被忽視的。
三、交通發展因素南陽的交通發展相對其他省轄市有一定的滯后,鄰居洛陽2010年開通,信陽、駐馬店2012年也開通了,而南陽直到去年底才加入“高鐵俱樂部”,1200萬人的南陽至今還沒有航空港,有的只是一個10個機位的4D國內民用支線機場,而洛陽的北郊機場是為4D級國際支線機場、對外開放的國家一類航空口岸。
這些高速大交通發展的落后影響了南陽與國內發達城市的交流,也是南陽存在感不強的一個方面,總結:通過對以上三個方面的分析,南陽的地理位置無法改變,能改變的是后兩項,“要先富先修路”,這已經成為共識,建議下一步爭取一條橫向高鐵線,擴大南陽機場規模,爭取像洛陽一樣開通國際航線,加強與國際接軌,大力發展畜牧業、旅游產業等第三產業,著力發展第二產業,多引進一線品牌進駐南陽,加強與先進城市的經濟、文化交流,南陽的存在感才能慢慢上升。
3、為什么有人說南陽是河南人口最多的地市?有什么歷史或其它原因嗎?
南陽簡稱宛,南陽市總人口有2200萬左右,全省第一人口大市。轄區面積2.65萬平方公里,水資源擁有量全省數第一,從漢代開始,南陽冶鐵業非常發達,為全國三強之一,~~東西交通通連華中、華東和西北,秦嶺武關古道為宛西咽喉重地,南北交通至關重要,因為當時沒有京廣鐵路;南通武漢,北到洛陽。南陽屬于暖溫帶濕潤氣候,四季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