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中宗李顯的個人作品有:《九月九日幸臨渭亭登高得秋字》、《登驪山高頂寓目》、《幸秦始皇陵》、《立春日游苑迎春》、《十月誕辰內殿宴群臣效柏梁體聯句》、《石淙》唐中宗是誰唐中宗簡單介紹,1、唐中宗李顯(656年-710年),原名李哲,唐朝第四位皇帝,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則天第三子。
1、唐中宗李顯(656年-710年),原名李哲,唐朝第四位皇帝,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則天第三子。683年至684年、705年至710年兩度在位。2、章懷太子李賢被廢后,李顯被立為皇太子。弘道元年(683年)即皇帝位,武后臨朝稱制。光宅元年(684年),被廢為廬陵王先后遷于均州、房州等地。圣歷二年(699年)召還洛陽復立為皇太子。神龍元年(705年)復位。李顯在位期間,恢復唐朝舊制,免除租賦,設十道巡察使,置修文館學士,發展與吐蕃的經濟、文化交往,實行和親政策,把金城公主嫁給吐蕃贊普尺帶珠丹,保證了邊疆地區的穩定。3、唐中宗李顯前后兩次當政,共在位五年半,公元710年去世,終年55歲,謚號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初謚孝和皇帝),葬于定陵
唐中宗李顯的死因有兩種說法:一種是被毒死的,一種是病死的。景龍四年六月壬午,唐中宗李顯逝世,終年55歲,葬于定陵。李顯原名李哲,隴西成紀人,是唐朝第四位皇帝,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則天第三子。唐中宗李顯前后兩次當政,683年至684年、705年至710年,共在位五年半。顯慶元年十一月乙丑,李顯生于長安,初封周王,后改封英王。章懷太子李賢被廢后,李顯被立為皇太子。弘道元年,李顯即皇帝位,皇太后武則天臨朝稱制。李顯在位期間,恢復唐朝舊制,免除租賦,設十道巡察使,置修文館學士,擊敗后突厥,使得唐朝再次開始長期控制漠南。發展與吐蕃的經濟、文化交往,把金城公主嫁給吐蕃贊普尺帶珠丹。唐中宗李顯的個人作品有:《九月九日幸臨渭亭登高得秋字》、《登驪山高頂寓目》、《幸秦始皇陵》、《立春日游苑迎春》、《十月誕辰內殿宴群臣效柏梁體聯句》、《石淙》
3、李顯當了多少年皇上?李顯當了5年皇上。唐中宗前后兩次當政,共在位五年,神龍三年八月三日加尊號為應天神龍皇帝,景龍四年六月二日壬午日半(710年7月3日)被毒死于神龍殿,終年55歲,廟號中宗,謚號孝和大圣大昭孝皇帝,景云元年十一月己酉葬中宗于定陵(今陜西省富平縣西北15里的龍泉山),武后生四個兒子,中宗初封周王,后改封英王。李顯當皇上的功績景龍二年李顯在漠南突厥之地建立三受降城體系,三受降城體系是唐朝建立的進攻型軍事重鎮體系,是后突厥國的根據地、政治軍事經濟的中心地區成為唐朝北疆內的軍事地區,被唐朝控制,后突厥默啜可汗無力返回漠南,不得不返回漠北,李顯建立三受降城體系,嚴重削弱了后突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