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廣東地區過“鬼節”不是在農歷七月十五,而是在農歷七月十四。鬼節是鬼門關大開的日子,所謂“七月十四,鬼放肆,現實生活中七月十四是我們祭祀自己祖先的日子,在這一天都在為自己的先人燒紙錢,送去祝福,每年七月十四/五稱為中元節,盂蘭節或鬼節,今天活著的人一起思念過去的人,共同送去對先人的祝福,也是我們最基本的信仰。
1、廣東有些地方過七月十四,有些地方過七月十五?有什么區別嗎?
農歷七月十五則是我們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中元節”。為什么廣東地區過“鬼節”不是在農歷七月十五,而是在農歷七月十四,為什么要提前一天呢?這里有一個故事:以前廣西、廣東的老百姓也在農歷七月十五過節。到宋朝末年,南方戰亂,廣西廣東的老百姓正準備過中元節,聽聞元軍大舉進攻嶺南,為避戰亂,為了避免因過節而被敵人一網打盡,先人們就只好提前一天過節了,
民間在中元節這一天搞一些祭祀活動,拯救那些孤魂野鬼,應當與地官的赦罪有關,后來便一直延續下來。鬼節是鬼門關大開的日子,所謂“七月十四,鬼放肆!”傳說由農歷七月一日起,地府中的游魂野鬼就開始被釋放出來,他們可以在人間游離一段時間,接受人們的祭祀,直至七月三十,鬼門關會再度關閉,鬼節的節期亦就此結束,所以人們稱七月為鬼月,這個月人們認為是不吉的月份,既不嫁娶,也不搬家。
每年農歷七月十五日為盂蘭節,又稱中元節、麻姑節、七月半或鬼節,過去人們在這天晚上除拜祭自己的祖先外,還準備一些菜肴、酒、飯、金銀衣紙之類到路口去祭祀鬼神,七月十五又是佛教的盂蘭盆節,傳說是目蓮救母的故事,源自佛教傳說:目連的母親墜入餓鬼道中,過著吃不飽的生活。目連于是用他的神力化成食物,送給他的母親,但其母不改貪念,見到食物到來,深怕其他惡鬼搶食,貪念一起食物到她口中立即化成火炭,無法下咽,
目連雖有神通,身為人子,卻救不了其母,十分痛苦,請教佛陀如何是好。佛為他念《盂蘭盆經》,囑咐他七月十五作盂蘭盆以祭其母,目連按佛組指點,在七月十五日這一天,準備百味五果,各種用具,裝入盆中,供養十方僧眾,其母才脫離惡鬼界,升入天堂。佛祖有鑒于此,推而廣之,要求佛門弟子盡心行孝,每年的七月十五,做盂蘭盆,施佛及僧,報答父母恩情,
2、古代人是怎樣過七月十四節的?有故事嗎?
農歷七月十四俗稱鬼節。相傳,每年從七月一日起閻王就下令大開地獄之門,讓那些終年受苦難禁錮在地獄的冤魂歷鬼走出地獄,獲得短暫的自由,享受人間美食,所以人們稱七月為鬼月,每年七月十四/五稱為中元節,盂蘭節或鬼節。過去人們在這天晚上除祭祀自己的祖先外,還準備一些酒菜之類的到路口祭祀鬼神。民間在這一天搞一些祭祀活動,拯救那些孤魂野鬼,防止他們為禍人間,又或祈求鬼魂幫助他們去除疫病和保佑家宅家人平安,
據說當日閻王也會披著盛裝和鬼眾們共度佳節,并且讓活著的人們一起為它們祝福,祝愿另外一個世界的人們快樂享受這一刻?,F實生活中七月十四是我們祭祀自己祖先的日子,在這一天都在為自己的先人燒紙錢,送去祝福,今天活著的人一起思念過去的人,共同送去對先人的祝福,也是我們最基本的信仰,同時活著的人要好好珍惜活著的每一天,不要愧對社會和朋友,更不要愧對了已經永遠離開我們的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