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闖關東便有很大一批人就是來自于熱河省,并且在東北地區,形成了熱河與山東兩大陣營體系。只不過當時山東闖關東的人數更多,所以才會造成當前的印像,闖關東特指山東人,闖關東并不是特指山東人進入東北,在這一時期,華北地區普遍戰亂而且連年災害莊家減產,人民流離失所,吃不上飯的人非常多,而這些地區除了山東就是河北,特別是闖關東路線當中的陸地線路,經山海關進入東北,當時的河北顯然更加方便。
1、東北有多少人是當年闖關東的山東人?
東北三省黑吉遼,黑龍江和遼寧的山東人后代相對要少一點,遼寧省,尤其是遼西,闖關東的山東人后裔大約能占到現在人口的一半左右。這一點從說話的口音就可以窺見一斑,在整個東北,遼西人說話是一個異類。說話的口音很重,,每一句話的語調都向上挑,細聽之下跟山東煙臺威海一帶口音很接近。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來遼西人跟山東人有很深的歷史淵源清朝封禁東北,但東北優越的自然條件和豐富的物產是明擺著的,
關內的老百姓在遇到三年走投無路的時候就會冒煙闖關東,以求得的一條活路。由于錄陸路在山海關被清朝阻斷,很多人就選擇走水路,從山東半島的煙臺威海一帶上船,渡海到達大連。然后逐漸向其他地方擴散,這就是個山東人尤其是煙臺威海一代的山東人在闖關東的條件上得天獨厚在整個清朝的叔伯年間,闖關東的山東人保守估計超過了200萬。
2、當年山東人闖關東,如今東北人又涌入山東,說明什么問題?
如果說山東省的城市,有一些東北人在那里打工,或者在那里安家立業,這還是有點道理的,但是,在山東省的農村,可能連一個闖關東東北人的后裔回流的都不會有的,如果用“涌入”這兩個字的話,是一點道理都沒有的,原因非常簡單,根本就沒有東北人又涌入山東省的這種情況的,雖然山東省的經濟發展很好,但是,東北人出去打工,去山東省打工的人還是很少的,大多數東北人都是去南方打工的,也就是在江浙、珠三角一帶打工的!而山東省農村的土地,由于山東省人口密度比較大,山東省農村人口比較多,山東省每一個農民分到的土地平均面積只有1.21畝,低于全國農民耕地面積1.3畝的平均水平,而東北三省農民人均耕地的面積,則大大超過了全國平均的水平,鑒于這樣的情況,東北三省原來闖關東山東人的后裔,是絕不回再回流到山東省,去與山東省原來的父老鄉親們爭奪土地資源的!所以,這個問題不成立,也就不存在任何問題了!感謝您對從善如劉三農問答的關注和支持,歡迎您的評論留言!,
3、為啥山東人闖關東時,緊臨山東的河北人不去闖關東???
此言差矣,雖然闖關東在大部分人的印象當中是山東人大面積遷徙到東北,但其實在這一時期,河北、河南、安徽等省份的人也都有遷入東北,尤其是河北去往東北的人口數量也很高。闖關東并不是特指山東人進入東北,在這一時期,華北地區普遍戰亂而且連年災害莊家減產,人民流離失所,吃不上飯的人非常多,而這些地區除了山東就是河北,特別是闖關東路線當中的陸地線路,經山海關進入東北,當時的河北顯然更加方便,
只不過當時山東闖關東的人數更多,所以才會造成當前的印像,闖關東特指山東人。此外還有一方面原因,當時河北以及遼寧之間還有一個省份,稱之為熱河省,名稱源自于承德避暑山莊內的一條小河流,不過熱河省在后來的行政區劃調整當中取消了,大部分并入了河北,當時闖關東便有很大一批人就是來自于熱河省,并且在東北地區,形成了熱河與山東兩大陣營體系。
4、關于山東人闖關東,你了解多少?
關于山人闖關東,我知道我們這兒在那個年代,十家有九家人都闖過關東,有的去了在那里扎了根,有的去了二年三年就回來了,還有一些扎了根的這幾年也回老家落戶了,還分到了地!有的回來做生意,我們家,我公婆曾經闖關東,落戶到吉林,我老公就是生在那邊,我老公的三姐四姐都嫁在了那里。當時闖關東,也叫逃荒,說白了就是要飯、要活下去,在家里就會餓死,只有闖出去才可能會有一線活路,會有點希望,東北地廣人希,只要能干就會找到點吃的,所以大批的山東老鄉先是男人出去闖,然后托兒帶女千里迢迢去東北,就象電影闖關東一樣,有的人闖出了一片天地,有的人餓死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