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庵筆下的江州在當今江西省九江市,九江的簡稱叫“潯”。這新的潯陽樓是在舊址上建立的,里面有宋江的故事,宋江寫的反詩,還有歷朝歷代的名人寫的詩,比如說袁紹的手下的名將鞠義,就是出身涼州的豪族,此人能征善戰,屢建戰功,而且他特別精通少數民族戰法,率領著袁紹的精銳部隊,在袁紹和公孫瓚的戰爭中,他率領的“特種兵”大敗公孫瓚手下的少數民族騎兵白馬義從。
1、施耐庵筆下的江州究竟在哪里,宋江為何要在潯陽樓題寫反詩?
施耐庵筆下的江州在當今江西省九江市,九江的簡稱叫“潯”。根據歷史資料,九江市的別稱有:潯陽、柴桑、江州,九江市的歷史秦代時,九江市一帶,秦始皇設九江郡。三國時期,九江郡屬于東吳孫權管轄,并且沿用九江這名稱,西晉時,九江郡分為了若干郡,當時有潯陽郡,到了東晉,潯陽郡改名為江州郡。唐宋時期,江州郡依然沿用,但區域有所擴大,它屬于江南道,
在元朝末年,朱元璋攻下江州,釆用秦代時的稱呼,將江州郡改名為九江府。在辛亥革命之后,廢除府制度,稱為九江縣,建國之后,1980年,九江市升為省轄市,轄潯陽區、廬山區、郊區三區。江州潯陽樓歷史至少已有一千二百年,留下許多名人的筆,唐朝時韋應物曾在潯陽樓作詩:始罷永陽守,復臥潯陽樓。懸檻飄寒雨,危堞侵江流,
而白居易也有接著作詩:常愛陶彭澤,文思何高玄。又怪韋江州,詩情亦清閑,今朝登此樓,有以知其然。大江寒見底,匡山青倚天,詩中的韋江州就是指韋應物,匡山是指江西廬山。這首詩是白居司擔任江州司馬時所寫,宋江在潯陽樓寫的并不是反詩宋江殺了閻婆惜之后,被刺配到江州。到了江州之后,因為宋江名氣大,有很多義士相助,生活過得不苦,反而很滋潤的有魚有肉有酒,
一次他在潯陽樓喝酒,喝到高興的時候,覺得自己挺有文采,又結合人生的坎坷,便萬分感慨,詩興大發,大筆一揮,抒發一番情懷寫下:心在山東身在吳,飄蓬江海謾嗟吁。他時若遂凌云志,敢笑黃巢不丈夫!意思說宋江的心是在山東的,但無奈之下被刺配到吳(三國時期,江州屬于東吳孫權管轄),這飄江過海的來到這,真是令人感嘆啊,若待得時日,宋江的志氣能夠舒展,他都敢嘲笑黃巢不是真正的男子漢,
黃巢是東漢末年的起義軍頭領,黃巢起義后來被剿滅。這宋江也挺奇怪,挺莫名其妙的,這黃巢起義是偉丈夫行為的呀,因為東漢未年朝廷腐敗,他起義是情理之中,為何黃巢就“不丈夫”了呢?大概是宋江喝多了幾杯酒,飄飄然的忘乎所以,覺得黃巢很愚蠢,起義失敗,而他宋江很聰明,很有魄力,會比黃巢厲害,這詩看起來,文采一般般,畢竟宋江不是李白,喝了酒,靈感泉涌而來。
但是這詩,也就是宋江喝了酒有點自我膨脹,論不上有反動朝廷的半點意思,可偏偏黃文炳想升官,看宋江又很不爽,就說這是反詩。文字這玩意,任人解說的,于是宋江被捉了起來,要問斬,再后來就是梁山一伙劫法場,這黃文炳也被眾好漢活捉之后,成了眾好漢的下酒菜。當今江西省九江市建有潯陽樓,是頗有人氣的景點,這新的潯陽樓是在舊址上建立的,里面有宋江的故事,宋江寫的反詩,還有歷朝歷代的名人寫的詩。
宛城遺址,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河南省南陽市宛城區一代,白河(古稱淯水)北岸,名都洛陽的南面,春秋時楚滅申建宛邑,史稱宛。漢代時宛城周長約十五公里,在秦漢時期是銅最大的冶鐵中心和六大都會之一,有“商遍天下,富冠海內”的美譽!可以想象出當時的宛城可媲美今天的一線城市那么富有和輝煌!看過《三國演義》電視劇的朋友應該都知道,東漢末年,著名的宛城之戰,曹操因為玷污良家婦女(可能這么說不好聽,但確實是這么個事),在宛城敗與張繡,使得虎將典韋戰死,大兒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犧牲!可見這地方當時是經濟繁榮之地,也是兵家必爭之地!宛城歷史悠久,文化燦爛,
有中國唯一保存完好的郡府級衙門——南陽府衙。紀念醫學家張仲景的——醫圣祠全國道教四大叢林之一——玄妙觀宛城是個人杰地靈的好地方,商圣范蠡,醫生張仲景,光武帝劉秀,三國時期蜀漢五虎上將之一的黃忠等都是出生在這座歷史名城!1963年宛城存北墻、東墻、南墻各一段!現今存東北殘墻,長約180米,高出地面2—5米,另有“明遠頂”“望鄉臺”等漢代高臺建筑遺跡!現如今宛城區,是中原經濟區核心城市,河南省省域次中心,是南陽市發展較快的轄區之一!也希望宛城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