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東面離黃海最近的地方在河南永城市條河鎮內,距離黃海約249公里。離河南最近的海,從圖上距離測量,河南北面離渤海最近的地方在河南濮陽市臺前縣烏壩鎮內,距離渤海約286公里,河南是內陸省份,河南要出海,東北面隔著山東省,東南面隔著安徽、江蘇省。
1、離河南最近的海在哪?
離河南最近的海在哪?河南是內陸省份,河南要出海,東北面隔著山東省,東南面隔著安徽、江蘇省。1、離河南最近的海,從圖上距離測量,河南北面離渤海最近的地方在河南濮陽市臺前縣烏壩鎮內,距離渤海約286公里,河南東面離黃海最近的地方在河南永城市條河鎮內,距離黃海約249公里。河南東南面距離東海最短距離約500多公里,
因此,從圖上距離看,距離河南最近的海為黃海。河南離黃海最近的城市為連云港,2、河南永城市條河鎮到連云港,交通路線:永城市條河鎮-德上高速公路-連霍高速公路-長深高速公路-204國道-瀛洲路-海州區城區-連云港市。全長289.9公里,車程3小時45分鐘,過路費124元,連云港,別名海州、郁洲、港城,江蘇省下轄地級市,是中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東海水晶之都。
2、“但使龍城飛將在”指的明明是天水,為什么河南濮陽也叫龍城?
大家好!歡迎來到萃辰天心書院365家庭共修之詩歌賞讀欄目,我是雷磊老師,邊塞詩是唐代詩歌的主要題材,今天我們要賞讀的是唐代詩人王昌齡的《出塞》。首先,讓我們一起來誦讀這首詩: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秦漢以來,明月就是這樣照耀著邊塞,但是離家萬里的士卒卻沒能回還,
如果有像衛青和李廣這樣驍勇善戰的將軍立馬陣前,一定不會讓敵人的鐵蹄踏過陰山。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這是盛唐著名詩人王昌齡早年赴西域時所作的一首邊塞詩,千百年來傳唱不絕,詩歌按內容,可分為山水田園詩、詠物詩、詠史詩、詠懷詩、邊塞詩等等。邊塞詩最早起源于西周,而盛唐是邊塞詩創作的鼎盛時期,涌現了大量的邊塞詩人,代表詩人有高適、岑參、王昌齡、李頎,除此之外,盛唐大詩人李白、杜甫、王維等都寫過邊塞詩,他們的詩歌共同形成了盛唐邊塞詩的美學風格,即:雄渾、磅礴、豪放、浪漫、悲壯、瑰麗,
王昌齡,盛唐著名邊塞詩人,最擅長作七絕,有“七絕圣手”、“詩家夫子”的美譽。第三句的“龍城飛將”,是指漢武帝時期的兩位著名的軍事將領,飛將指的是李廣,如果和龍城聯系起來,指的就是衛青,所以說這里的龍城飛將指的是漢朝飛將軍李廣和大將軍、大司馬衛青,龍城是唐代的盧龍城,盧龍城就是漢代的李廣練兵之地,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一帶,為漢代右北平郡所在地。
李廣,西漢時期的名將,被匈奴稱之“飛將軍”,“龍城”,甘肅省天水市的別稱,稱天水為“龍城”是自它是“人首龍身”的人類始祖伏羲出世之地,天水素有“羲皇故里”之稱。李廣是天水人,故被匈奴人稱為“飛將軍”,衛青,西漢時期名將,漢武帝第二任皇后衛子夫的弟弟,漢武帝在位時官至大司馬大將軍,封長平侯。衛青的首次出征是奇襲龍城,揭開漢匈戰爭反敗為勝的序幕,曾七戰七捷,收復河朔、河套地區,擊破單于,為北部疆域的開拓做出了重大貢獻,
開篇“秦時明月漢時關”一句,表明自古至今明月始終映照邊關,而邊疆戰事一直沒有休止。這樣從千年以前、萬里之外下筆,自然形成一種雄渾蒼茫的獨特的意境,“萬里長征人未還”,秦漢以來無數獻身邊疆、至死未歸的人們有去無回。“人未還”,一是說明邊防不鞏固,二是對士卒表示同情,這也是自秦漢以來世世代代的人們共同的悲劇;希望邊境有“不教胡馬度陰山”的“龍城飛將”,也不只是漢代的人們,而是世世代代人們共同的愿望。
這首詩聲調高昂,氣勢雄渾,漢關秦月,無不是融情入景,浸透了人的感情色彩。秦月漢關,邊疆氣魄,最后讓我們再誦讀一遍,感受邊塞詩的雄渾: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今天的詩歌賞讀就到這里,萃辰天心書院,讓國學智慧走入千家萬戶,我們明天見!《天心365》家庭國學共修是萃辰天心書院每天推出的內容,從中能讓我們學習更多人生智慧,豐富我們看待世界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