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內有山東大學(威海)、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山東藥品食品職業學院、威海職業(技術)學院等4所大學,在校生4萬多人。威海國際新港、火車站、汽車站和青煙威城際鐵路威海總站均居區內,1小時車程可直達煙臺、威海兩個國際機場,臨港區位于威海市區中部,地處威海全域城市化和市域一體化的中心節點,總面積297平方公里,現轄草廟子、蔄山、汪疃3個鎮和黃嵐辦事處,169個村,5個居委會,13萬人口,是威海發展最為活躍的經濟增長極和最新城市拓展區,先后被評為“中國最佳綜合實力開發區”、“中國十大最具投資價值工業區”。
1、威海算幾線城市?
這個問題可以通過兩個方面來回答:第一:威海屬于三線城市,威海最早的時候就是一個小縣城,屬于煙臺管轄范圍,后來從煙臺分離出來了,威海升格為地級市后,把乳山、文登、榮成劃給了威海,面積才開始大了一些,但是跟煙臺比起來還是差很多,面積是煙臺的一半左右,威海是一個新興城市,正在建設當中,樓房以及城市的環境還是不錯的,老舊的房子是比較少的。
威海三面環海,海岸線也是挺長的,海邊建設的挺漂亮的,這給城市增添了不少的光彩,威海的空氣還是十分的清新,夏天不是很熱,冬天也不是特別的冷,比起山東其他城市來說,冬天要暖和一些。唯一的缺點是是風大和冬天下雪的時候比較多,也就是雪窩子,第二:威海的人口比較少,大約在二百萬左右,有著二線城市的消費水平,如果人口再多點,升格為二線城市一點也不費勁,威海還是最早的第一個全國衛生城市,當然,現在依然是衛生城市。
2、威海哪個區比較適合居住?
威海目前有文登區、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經濟開發區、環翠區、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其中文登區為原文登市,距離威海市里大約需半個小時車程,此處不做詳述。威海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即為原工業新區,起步于2005年,2006年3月成立省級開發區,2013年11月20日經國務院批準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臨港區位于威海市區中部,地處威海全域城市化和市域一體化的中心節點,總面積297平方公里,現轄草廟子、蔄山、汪疃3個鎮和黃嵐辦事處,169個村,5個居委會,13萬人口,是威海發展最為活躍的經濟增長極和最新城市拓展區,先后被評為“中國最佳綜合實力開發區”、“中國十大最具投資價值工業區”。
這里氣候宜人,風光秀美,空氣質量優良,擁有膠東地區最好的溫泉資源,臨港區近些年累計投入50多億元,高標準建成道路160多公里、地下管線500多公里,建成了污水處理廠、熱電廠、變電站等重要市政設施,達到“十通一平”的標準;同時,威海天然氣從這里輸送,威海市區飲用水從這里發源,威青高速從這里起步,是威海市重要的配套服務供應地。
陸海空鐵交通體系完備,桃威鐵路、威青高速、303省道等干線穿境而過,周邊2小時車程內有3處國際機場、5處一類對外開放港口,其中距威海機場、威海港、城際高鐵僅15分鐘車程,人力人才資源豐富,周邊有近50所高等院校和職業學校,每年約有10萬人在威海就業。威海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是1991年3月6日經國務院批準成立的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由國家科技部、山東省政府和威海市政府共同創辦,是全國三個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之一,享有市一級經濟管理權限,
威海高技區位于威海市區西北部的文教科研區,總面積121.9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區39.2平方公里。轄1個鎮、3個街道,48個村、25個居委會,常住人口18萬,距市中心3公里,距威海港4公里,火車站10公里,威海機場30公里。居住方面,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暖、夏涼、春冷、秋溫,年溫差較小。全年平均氣溫在零度以上的時間超過290天,
年平均氣溫12.1℃,月平均最高氣溫28℃,最低氣溫-11℃。區內商貿設施完善,生產、生活條件良好,擁有金海灣酒店、海悅建國飯店等十幾家星級酒店。利群商場、威韓商貿城、家家悅超市連鎖店、大屋建材商場等商貿企業星羅棋布,威海國際海水浴場、賽特游泳館、小石島釣魚公園、北海浴場等旅游景點,年接待游客達100多萬人次。
國際海水浴場被國家海洋局列入10個定期監測海水質量的重點海水浴場之一,區內有山東大學(威海)、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山東藥品食品職業學院、威海職業(技術)學院等4所大學,在校生4萬多人。區內有中學4所、小學12所、幼兒園34所,義務教育普及率達到100%,擁有醫院4處——威海市立醫院山大分院、威海市立醫院高區分院、威海金海灣醫院、威海初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