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寫楷書為何容易寫的板滯呢,因為我們初學書法大多數學的是唐代的碑版楷書,碑版楷書因為是經過刻刀的二次加工,因此很多毛筆用筆的細節會損失。趙孟頫《妙嚴寺記》書法高手寫楷書平正之中見險絕孫過庭說過,不是寫的不整齊,不是寫的不工整,而是最忌諱寫的太板滯。
1、毛筆楷書的人字怎么寫怎么運筆?
大家好,我是美影手寫。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要寫好毛筆字其實很簡單,關鍵在于方法,如果方法錯了,那可想而知,那么什么樣的方法才行之有效呢,我的理解是要經過以下幾個步驟,對提高書法的審美和實踐有一個宏觀的認識,貴在堅持,就會慢慢領略其中的奧妙了。一,掌握基本筆畫的的寫法(筆法),筆畫大體分為八種,但是都有起筆,行筆,收筆的過程(見下圖),而不是橫涂豎抹,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二,偏旁部首的寫法,根據漢字的偏旁特點可概括為字頭,字底,左旁,右旁,以及包圍等三,結構的寫法(字法),根據漢字的結構特點可分為獨體和合體,為了便于記憶,簡單把結構分成正三角形(二,三,王等),倒三角形,(丁,下,可等)斜三角形(少,夕,歹等),菱形的有(十,千,干)以及(今,令,合)等,確定字形之后,再找出字的主筆,一定要記住每個漢字的主筆就有一個(不含特殊的),要伸開,其他筆畫要縮,
字的重心:寧上勿下,寧左勿右,這點也很重要。四,章法(也可以理解為排版方式),分橫排的橫幅,豎排的條幅,和斜排的扇面等,楷書比較規矩周正,因此字距和行距要等齊劃一,也可字距近,按照行書的章法排版,比較自由一些,也都是中線取直,突出列距。五、怎么運筆(見下圖),書法三分看,三分寫,三分想,一分閑.1.書法的真正提高在我們各自的內心深處--------首先在心里要有美與不美的標準與尺度,才能表達美;有了象與不象的區別,才能寫的象.所以重在看.2.書法還要寫,不過在寫時不能光是涂墨成字,而是應用筆在手,能使出筆性來,筆有尖齊圓健四德,有軟硬之別,有長鋒短鋒之分,所以要體會筆性,才能寫出力量來.這是寫的方面.3.三分想是,寫過的字要與范本對照,找到差異,想一想自已的出路-----這個本子是否適合你自己,這個本子使我能學到什么,能補充我的哪方面不足,糾正我的哪方面問題.這是想的重要性.4.一分閑是說,不要有過多的功利心.同時,也不可總是寫,寫一段時間,如果無出路,就不如放一放,過后再拿出來看,你自然就知道哪方面有問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2、怎么寫好楷書?
楷書的提筆、頓筆方法:提筆和頓筆是在運筆過程中的上下運動,提筆指在行筆過程中,筆稍提而不離開紙面的運筆動作。一是為轉折的按筆作準備,二是使筆畫有變細的效果。在起筆處、收筆處也會用到提筆動作,頓筆指把筆毫往下按的動作。在起筆、轉折、收筆時,都會用到頓筆,有時急促,有時緩慢。楷書中的駐筆和澀筆:在行筆過程中稍有停頓停留的現象稱為駐筆,
3、書法高手是怎樣寫楷書的?
寫楷書最忌諱什么呢?不是寫的不整齊,不是寫的不工整,而是最忌諱寫的太板滯。館閣體可以說是非常標準的楷書,可為何不招待見呢?就是太呆板,缺少變化,缺少靈動,書法高手寫楷書會有節奏感和動感這兩天在看啟功先生臨的柳公權《玄秘塔碑》,就很受啟發。啟功先生的很多楷書,用筆多少都帶有行書的筆意,點畫之間有著非常強烈的呼應關系,有的是虛連、有的是筆斷意連,
這種用筆我們在趙孟頫的楷書當中也發現存在著,他們強化了這種用筆。而一般人寫楷書為何容易寫的板滯呢,因為我們初學書法大多數學的是唐代的碑版楷書,碑版楷書因為是經過刻刀的二次加工,因此很多毛筆用筆的細節會損失,很多人臨摹唐楷就很容易陷入這種一筆一畫的楷書當中,筆畫之間缺少聯系,給人的感覺就容易板滯,啟功先生的楷書,在臨摹的時候就“透過刀鋒看筆鋒”,放棄了單純地追求形似,更加注重書寫時候的筆勢,不被古人點畫形態所囿,行筆非常的流暢,追求的是一種自然書寫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