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武漢人,很多外地人都會說武漢人素質不高,很兇,排外,但是說這些話的人很多沒在武漢生活過,或者僅僅是接觸了幾個武漢人就得出了這樣的結論。現在新一代的武漢人說方言的慢慢變少了,很多小孩已經不會說武漢話了,其實這也是一種悲哀,武漢話里有“您家”“他您家”的敬語,其他評論里說武漢人日常用語不文明,這個事實更多存在于上一輩武漢人。
1、武漢人究竟說的是什么話?
作為我在武漢生活了68年的老武漢人,我談點對武漢話的了解。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以前真正的武漢人是漢口為中心,而漢口是指黃埔路到漢正街一帶。這一帶是解放前武漢的商業文化中心,包括江漢路到漢口長春街的各國租界,武漢的百年民校如市一男中,即今天的二中。市一女中,即今天的市16中,我在1954年起生活在大智門活車站附近的天聲街。
先后在一元路小學,市16中,市二中讀書,我只知道那時武漢人是以黃埔路以上稱為漢人口,黃埔路以下為鄉下。因此正宗的漢口話是黃埔路以上的,而黃埔以下因靠近黃陂。很多黃陂人融入其中,因而話中融入黃陂話,被中心城區即黃埔路以上的人稱為鄉里話,而武昌話又與漢口話不同。我們老武漢人一聽就分得出來,而漢陽話因漢陽蔡甸人多,話音帶有濃重的菜甸音。
2、大家覺得武漢人怎么樣?好相處嗎?
我是70后,母親是上海人,我在上海出生并度過童年,父親武漢人,后來父母離婚了。在滬讀完小學,中學大學以及后來基本都在武漢,其實說到底,哪里都有好壞。武漢的很多男性勇敢果斷,有擔當,經常很有義氣,不計較太多,做學問的也很讓人佩服。武漢的女性有不少很能干,性格中有潑辣利落的一面,總而言之,與武漢人打交道不是那么累,沒有太多的彎彎繞,但前提是對武漢人的民風民俗有個基本了解。
武漢話里有“您家”“他您家”的敬語,其他評論里說武漢人日常用語不文明,這個事實更多存在于上一輩武漢人,隨著時代發展,我很高興武漢的年輕人越來越多地呈現出新風尚,武漢的市容環境和社會風氣越來越文明,這與武漢外來人口較多也有關系,說普通話的變多了。過去我是欣賞上海的,但是現在我回到上海除了傷感就是失望,因為那種文明的氣息已經所剩無幾了,
3、公司搬遷慶典,跟同事一桌吃飯,但她們都是本地人說廣東話而我根本聽不懂怎么辦?
公司搬遷宴會沒有安排特殊的席位,一般情況下都是以大家特別合得來,有共同語言的同事座在一起吃飯、喝酒,由于語言不同,都會用普通話交流。如果象小編提出的那樣,我個人認為就是在一桌當中,他們交流用地方話,而你又聽不懂,處于非常的尷尬,如果他們真把你當好朋友,他們不會用地方話的,只是你自己認為你們是好朋友罷了,你自己自作多情了。
如果是我,我會借敬灑的機會就離開他們了,去找都說普通話的吃個開心喝個開心就好了,人出門在外,待人相處,有很多禮節、禮貌,可以看出其人品咋樣。飯桌上也有很多很多禮節、禮貌的,老前輩非常重視這個問題,全國各地是大同小異而以。但是一桌除你之外,他們都是廣東本地人,他們肯定用本地話,因為廣東人說普通話很費勁的,自己明知道就自己是外地人,說難聽點就是自討沒趣,
4、你認識的武漢人是怎么樣的?
提到武漢人,很多外地人都會說武漢人素質不高,很兇,排外,但是說這些話的人很多沒在武漢生活過,或者僅僅是接觸了幾個武漢人就得出了這樣的結論。武漢人到底怎么樣,誰都沒辦法全面的評價,1.“武漢人很兇”?武漢方言屬于西南官話,沒有翹舌音,使得語音過于裸漏,沒有修飾,導致語氣聽起來十分兇狠,再加上武漢人嗓門大,說話好像吼叫,所以剛來武漢的人是十分接受不了的,會覺得這里民風彪悍彪悍,好相處。
這個我只能說,武漢話聽起來是兇,但是大家說話的態度卻是和藹的,習慣就好了,現在新一代的武漢人說方言的慢慢變少了,很多小孩已經不會說武漢話了,其實這也是一種悲哀。2.“市民素質低”?很多人說武漢的老一輩喜歡罵人,進地鐵上公交不排隊,瞧不起外地人,只能說哪里都有這種人,作為千萬人口的大城市,素質本身就參差不齊,不是誰都有那么好的教養,生活在底層的人民在文明建設方面是會差一些,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武漢人的素質肯定會越來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