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我們先討論一下“洛陽”名稱的由來,洛陽古稱或者別稱。《洛陽女兒行》王維【唐】洛陽女兒對門居,才可顏容十五余,洛陽古城秋天景色眾多,送別你此去心情怎么樣呢關于洛陽的詩詞眾多,以上只是管窺一角,大唐盛世下的,都城洛陽,有多少故事待我們慢慢品味。
1、洛陽為什么叫洛陽?有什么歷史淵源?
洛陽位于河南西部,是我國“七大古都”之一,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洛陽因地處古洛水之陽而得名,以洛陽為中心的河洛地區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中國古代伏羲、女媧、黃帝、唐堯、虞舜、夏禹等神話,多傳于此,夏太康遷都斟,商湯定都西毫;武王伐紂,八百諸侯會孟津;周公輔政,遷九鼎于洛邑。平王東遷,高祖都洛,光武中興,魏晉相禪,孝文改制,隋唐盛世,后梁唐晉,相因相襲,共十三個王朝,
漢魏以后,洛陽逐漸成為國際大都市,隋唐時人口百萬,四方納貢,百國來朝,盛極一時。洛陽在歷史上相當長的時期內,曾經是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亦是道路四通八達的交通樞紐,西周初期,在中國建立了第一個大公路網,洛陽是其中心,馳道驛路,其直如矢,無遠不達;隋唐大運河上,舳艫相接,帆影聯翩,從洛陽東達于海,西至關隴,南下蘇杭,北朔幽燕;以洛陽為東端起點的“絲綢之路”,可以直馳地中海東岸,明駝宛馬,絡繹不絕。
洛陽是文化的讀本,中華民族最早的歷史文獻“河圖洛書”就出自洛陽,被奉為“人文之祖”的伏羲氏,根據河圖和洛書畫成了八卦和九疇。從此,周公“制禮作樂”,老聃著述文章,孔子入周問禮,班固在這里寫出了中國第一部斷代史《漢書》,司馬光在這里完成了歷史巨著《資治通鑒》,著名的“建安七子”、“竹林七賢”,“金谷二十四友”曾云集此地,譜寫華彩篇章,左思一篇《三都賦》,曾使“洛陽紙貴”.....以洛陽為中心的河洛文化和河洛文明,成為華夏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2、長安那么偏,洛陽無險可守,為什么能成為古代王朝的首都?
如此提問題的一定是個大腦空空、雙眼無神的蠢貨!眾所周知,今天的中華民族是由渭水流域、伊洛平原上誕生崛起的華夏族一路發展演化而來,而這片富足廣袤的區域能成為古代中國經濟、政治、文化的中心,實在是得益于得天獨厚的“山川形勝”條件!是最理想的建都(國)之地!有答友從細微處把西安、洛陽山川平原的優勢利弊分析的已經非常透徹,就不再贅言。
其實從更大的范圍來分析,陜西山川地形之險固在全國也是難出其二的!一條咆哮奔涌的黃河虎(西)踞龍(東)盤、一座橫貫東西的秦嶺山脈分割南北,河西為狹長的走廊,是天然的天下雄關!而河東坐擁太行…只要結“秦晉之好”、再控據隴東與河洛,陜西就是天然的“獨立王國”!相比較而言,洛陽雖得群山拱衛,當秦隴之襟喉,趙魏之走集,故為四方必爭之地,戰略空間與轄域的自衛能力與陜西(西安)不可等量齊觀!華夏文明為什么會在這里崛起?西安為什么會成為全球聞名的古都,這就是原因!對此類腦殘式的提問,言及至此!有時間的話倒是樂意分享分享中國各省行政區劃形成及演進的歷史,因為每一個行省的形成都有一個“前世今生”的悠久故事,
3、洛陽是我國四大古都之一,描寫洛陽的詩詞有哪些?
洛陽,別稱洛邑、洛京、京洛、神都、雒陽等,中國十三朝古都,尤其唐代以洛陽為東都,成為諸多唐詩出現頻率較高的地名。以下洛陽相關的詩詞《次北固山下》王灣【唐】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寄出去的家信不知道什么時候才可以到達,希望北歸的大雁捎到洛陽去。《芙蓉樓送辛漸》王昌齡【唐】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朋友啊,如果洛陽的朋友問起我來,就說我依然冰心玉壺,信念不改。《洛陽女兒行》王維【唐】洛陽女兒對門居,才可顏容十五余,洛陽有一位女子住在我家對門,正當十五六歲的花季般的容顏非常美麗,《春夜別友人》陳子昂【唐】悠悠洛陽道,此會在何年,前往洛陽的道路漫長遙遠,不知道何時才可以相見?《洛橋晚望》孟郊【唐】天津橋下初冰結,洛陽陌上人行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