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看法,深汕合作區(qū)不可能存在大紫大紅。汕尾幾乎廣東包尾,沿海城市,卻建設程度非常低,人均GDP落后全國平均線,深汕合作區(qū),即有增大深圳“領土”亦有“幫扶”省兄弟城市之意,但亦并非一帆風順,合作區(qū)成立的頭幾年,“兩市共管”,使合作區(qū)一直沒有任何進展,直到2018年12月,中央明確政策,由深圳主導,才開始有大肆報導。
1、深圳東莞惠州汕尾深汕合作區(qū),深汕合作區(qū)將打造新深圳,大家怎么看?
個人看法,深汕合作區(qū)不可能存在大紫大紅。原因很多,深圳核心福田南山,財富外溢不會溢那么遠,東進戰(zhàn)略喊了那么多年,坪山剛有起色,而且坪山科技新城科技創(chuàng)新形式針對性太強,比不上南山科技園,比不上留仙洞創(chuàng)造的價值。所以坪山經濟都沒起來更別說中間隔了那么遠的潮汕地區(qū),這發(fā)展需要時間,我個人看法,合作區(qū)最多搞一搞針對性強的產業(yè),比如建一個什么大型廠區(qū),生產某個領域的制造業(yè),并不像深圳本地多元化發(fā)展。
2、為什么“深汕特別合作區(qū)”飛地經濟不是優(yōu)先把惠州加入變成“深惠特別合作區(qū)”?
老家惠州惠東,20年前,當我還很小時,就已經聽到親戚朋友(有些在政府部門上班)在說,深汕高速以南,會劃給深圳,后來知道,具體指稔平半島。深圳很早就意識到其土地資源短缺的問題,蛇口那邊也一直在填海造地,但環(huán)保,造地成本,以及造地規(guī)模,都有限,唯一出路是向周邊要,深圳周邊有哪些城市?陸地接壤的有,東莞,惠州,香港,
隔水相望有,中山,珠海,澳門,廣州。東莞,中山,珠海,本身也沒比深圳大得了多少(甚至比深還小),珠海前段時間,劃出橫琴區(qū)域,“借”給了澳門,由澳門直接管理了,東莞中山都是當年由縣升地級市,“有鎮(zhèn)無縣區(qū)”,各鎮(zhèn)發(fā)展程度高,工廠密集,土地供應也是非常緊張,廣州的南沙,廣州自貿區(qū)所在地,最近海的區(qū),且為“某大家族”勢力范圍。
香港作為人口密度極高的城市,土地問題比深圳更嚴峻,那就剩下惠州了。惠州面積是深圳將近8倍,人口400 萬,深圳1100萬(實際管理人口可能超過2500萬),2018年GDP排廣東省第五,約為4100億元(深圳24000多億),可以講,發(fā)展程度相對低很多,且土地面積大,為珠三角面積最大市。與深圳接壤的有惠陽(含大亞灣),而惠東隔大亞灣相望,
因惠陽接壤龍崗區(qū),近來開始大力承接深圳產業(yè)轉移,深圳“騰籠換鳥”政策,大批工廠搬到惠陽,大亞灣有石化工業(yè),為惠州的工業(yè)重鎮(zhèn),而惠東,中國女鞋之都,僅黃埔吉隆兩鎮(zhèn),女鞋暢銷60 國家,巽寮灣與雙月灣,海濱渡假區(qū),夏季吸引上百萬周邊城市人口來度假消費,可以講,惠陽惠東兩區(qū)縣,是惠州重要GDP與稅收貢獻地,若失此二地,惠州馬上從珠三角第五,跌至包尾,甚至“被脫離”珠三角,因此,深圳一直有想法,且有向中央“表達”過,但從改革開放以,原東莞縣(現東莞市)寶安縣(現深圳市)即從惠州脫離,且目前發(fā)展大大好過惠州,如果再拿走惠陽惠東兩處,惠州就不好過了。
所以,汕尾就順理成章的,成為“受害者”,當然,對于那四個鎮(zhèn)的居民,當然是大好事,汕尾幾乎廣東包尾,沿海城市,卻建設程度非常低,人均GDP落后全國平均線,深汕合作區(qū),即有增大深圳“領土”亦有“幫扶”省兄弟城市之意。但亦并非一帆風順,合作區(qū)成立的頭幾年,“兩市共管”,使合作區(qū)一直沒有任何進展,直到2018年12月,中央明確政策,由深圳主導,才開始有大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