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西施是過去浙江諸暨人、紹興人、蕭山人說的,因為歷史上諸暨鄉(臨浦)是三地管轄,但是西施這個名字在正史里是找不到的,無論是蘇軾的“要比西湖西,淡妝總相宜”,還是魯迅的“豆腐西施”,都說明西施是個美人,現在說西施是浙江諸暨人,反正西施戰國時是越南人,現在是浙江人,相傳,西施是諸暨人。
相傳,西施是諸暨人。但是西施這個名字在正史里是找不到的。《國語》、《戰國策》、《史記》都沒有記載。它只出現在《吳越春秋》、《越絕書》等官員的野史中。一定是民間傳說的產物,是假的。然而,一些地方政府為了搶奪旅游資源,競相標榜自己的縣是真正的“西施家鄉”。其實人都不知道自己在哪里,那為什么還要尋找自己的家鄉呢?當年浙江蕭山、諸暨兩縣為了西施家鄉反目成仇,弄得全省一片狼藉。當時有個漫畫家畫了個漫畫諷刺這件事,石也來湊熱鬧。她和西施一起,對挺身而出的兩個郡牛說:“別爭了,我們兩個平分就好。”看來,今天的“西施故鄉”之爭,與文革時期所謂“被盜足底活動場所”的考證有異曲同工之妙。
2、 西施是哪國人?很多古籍記載浙江蕭山臨浦是西施的故鄉。現在說西施是浙江諸暨人,反正西施戰國時是越南人,現在是浙江人。沒什么好爭的,無論是蘇軾的“要比西湖西,淡妝總相宜”,還是魯迅的“豆腐西施”,都說明西施是個美人。補充:西施原名施一光,是戰國時期越國一個叫朱羅山的樵夫的女兒,她住在西村,所以叫西施。其實西施是過去浙江諸暨人、紹興人、蕭山人說的,因為歷史上諸暨鄉(臨浦)是三地管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