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表現:①經濟上,在-1狂潮中,列強控制了中國的關稅和鐵路,掌握了中國的經濟命脈,在中國設廠,掠奪資源,嚴重影響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隨后,“歐洲各國政府接二連三地拼命掠奪(所謂‘租借’)中國的領土”,“開始瓜分中國”的行動,事實上,在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中國戰敗時,帝國主義者就發表了“中國問題要解決干凈,歐洲幾個大國都要做瓜分”的聲明,帝國主義的崛起瓜分中國的狂潮是甲午戰爭之后。
馬關條約簽訂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成為帝國主義列強覬覦的對象。事實上,在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中國戰敗時,帝國主義者就發表了“中國問題要解決干凈,歐洲幾個大國都要做瓜分”的聲明。隨后,“歐洲各國政府接二連三地拼命掠奪(所謂‘租借’)中國的領土”,“開始瓜分中國”的行動。
帝國主義的崛起瓜分中國的狂潮是甲午戰爭之后。根據相關公開資料,甲午戰爭(1894-1895)被稱為甲午戰爭(日語:日本-日本戰爭),國際上稱為第一次甲午戰爭。1894年(光緒二十年),是甲午戰爭,按中國的歷年。始于1894年7月25日(清光緒二十年,日本明治二十七年)豐島海戰的爆發。1894年8月1日,中日宣戰,甲午戰爭全面爆發。1895年4月17日,《馬關條約》簽訂。
3、19世紀末列強掀起 瓜分中國 狂潮的原因是什么?列強對中國的經濟侵略和以...原因:①外因:19世紀末,由于壟斷組織的激烈競爭,列強輸出的資本越來越多,對海外國家的殖民掠奪更加激烈。②內因:甲午戰爭中國的慘敗,清政府推行的投降政策,極大地鼓勵了列強爭奪中國的野心,(2)變化:從原來的商品輸出到資本輸出,即從搶占商品市場到搶占資本市場。(3)表現:①經濟上,在-1狂潮中,列強控制了中國的關稅和鐵路,掌握了中國的經濟命脈,在中國設廠,掠奪資源,嚴重影響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2)政治上,在中國劃分“勢力范圍”,奪取租借地,是走向殖民的過渡形式。中國有淪為殖民地的危險,民族危機空前,這道題考察的是分析、總結、概括問題的能力。本文著眼于中華民族的嚴重危機,考察了危機的原因和表現,同時,中國的民族危機被納入國際環境,使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有機地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