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百姓一般都只吃午餐和晚餐,只有豐衣足食的年代和富人才吃早餐。吃早餐叫過早,可能是湖北很多地方的叫法,一般情況下,自己一家人吃飯,還是說吃早飯,石匠大呼冤枉,說自己只是喝點湯,王爺派人一看,還真的是一鍋湯,于是就把石匠放了,一個過早的話題,之所以說了這么多,一方面是因為話題引起了懷舊,另一方面,是我感覺以前的物質生活條件不好,但鄉風民風總是那樣純樸,人總是那樣樸實。
1、為什么湖北人把吃早飯叫“過早”?
古代百姓一般都只吃午餐和晚餐,只有豐衣足食的年代和富人才吃早餐。所以能吃早餐是一種富足的表現,百姓之間互相打招呼問過早沒有也有詢問是否豐衣足食的意思,至于為什么叫過早可能跟湖北的武漢特殊位置有關,過早這個說法最早來自于清朝的武漢。武漢在當時是五省通衢碼頭城市,大部分經濟生活都跟碼頭有關,早上的體力必須保證,所以一般必須早上要吃飯。
早起的鳥兒有蟲吃,早上時間緊張以至于吃飯的時間必須壓縮,而且越是底層從事于底層體力勞動的民眾越是要求食物飽肚,于是造成了武漢特色的早餐,熱干面、豆皮、糯米雞這類可以邊走邊吃的飽肚食物,由于吃飯時間短就把早餐說成了過早?!斑^”這個詞在這里就是很快的意思,那么過早就是快速吃飯的意思,根據祖輩在碼頭工作的經歷,碼頭上扛包的工人一般都整天肩扛200斤的貨物從碼頭搭在船只之間的搖搖晃晃的木板上走過,需要強悍的體力和耐力。
2、為什么湖北人吃早餐,要叫過早?其他地方還有什么叫法?
謝邀!吃早餐叫過早,可能是湖北很多地方的叫法,我的家鄉也不例外。不過一般情況下,自己一家人吃飯,還是說吃早飯,什么情況下叫過早呢?在早些年,至少從我記事的時候起,往往是家里來了稀客,小住幾日。早上主人弄上油條,雞蛋,米花,糯米酒,檔次更高點的可能還有買來的酥餅點心之類,總是滿滿一大碗端上桌子,讓客人享用。
客人過早的時候,我們小孩子就早已被支開,媽媽總是把鍋里剩下的湯放點白糖,讓我們躲到別處喝,那真解不了饞?。∵@樣的過早,是不用菜的。再說已經吃下那一大碗,也就足夠飽了,其實,除了過早,也還有過中的說法。那時候的手藝人都是走村串戶,有木匠到家里做兒子結婚的家俱,早上背著斧子來先過早,再簡單吃點飯菜,一般早上不喝酒,
中午飯之前又得泡上油條,米花之類過中,過了中一小會兒就吃午飯,午飯的菜總是盤子碗擺滿桌子。師傅可以多飲幾杯酒,徒弟是萬萬不能的,那時候的人都很“秀氣”(家鄉話,斯文之意),特別是帶了徒弟的師父,吃飯座次坐姿都有講究。不管多好吃的菜,都不能放肆地去享用,有些菜(如香腸之類),不到結工那一天,是很少動筷子的,
除非主人家特別殷實,又特別的盛情難卻,才夾一塊兩塊下酒。其它如裁縫,修房子,打院墻的藝人都是如此,一個過早的話題,之所以說了這么多,一方面是因為話題引起了懷舊,另一方面,是我感覺以前的物質生活條件不好,但鄉風民風總是那樣純樸,人總是那樣樸實。主人可以自己不吃好的,但凡客人藝人來了絕不虧待,今天的過早,已經變得花樣百出。
名字是過早,實際已帶上了許多功利思想,有哥們義氣的朋友,經常已過早為名,喝得酩酊大醉的;有相互利用的關系人群,有些人直接就是“喝早酒”喝出名利,喝出小官來了。小小的過早名堂太多,蕓蕓眾生的過早,不過一碗面條,或一碗餛飩,要么幾個饅頭,一碗稀飯,于鬧市街頭三下五除二,就解決了問題。到底是出入賓館酒樓過早好,還是小攤前的五六元吃飽好,
謝謝邀請!我們這里晚上打招呼會問\
3、用你們的家鄉方言來說一下,吃飯了沒,怎么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