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守將呂文德為了一城軍民能幸免于難,獻城迎敵,元軍順利攻破了郭靖等人堅守了數十年的襄陽城。此后,襄陽宋軍與外圍的宋軍取得聯系,雙方約好共同夾擊元軍,只是有叛徒向元兵投降,出賣了這一計劃,致使襄陽宋軍遭到元軍埋伏,損失慘重,再也無力反攻,因為宋蒙的最后一場“襄陽之戰”,襄陽城被蒙元大軍圍困了近六年之久,大后方南宋朝廷的救援通通失敗,也沒了支援,襄陽城早已成了一座孤城,彈盡糧絕。
1、郭靖一直鎮守襄陽,元軍攻破襄陽后,郭靖被俘了嗎?
如果不是郭靖后半生一直協助守衛襄陽,那么郭靖或許是一代大俠,但是絕對當不起“郭巨俠”的稱號。在第三次華山論劍后,周伯通,一燈大師,瑛姑三人隱居百花谷,楊過小龍女退隱江湖,黃藥師回桃花島養老,可以說,這個時代的高手幾乎都處于退隱的狀態,只有郭靖一家返回襄陽,繼續保家衛國。而且這一家里面不包括郭襄,郭襄浪跡天涯二十四載,只為尋找神雕大俠,在四十歲頓悟開創峨眉派,
楊過和小龍女決定退出江湖,臨走時將玄鐵重劍交給郭靖夫婦,可能彼此之間還互相傳授了一下武功絕學,郭靖從發誓死守襄陽的那天就做好了最壞的打算,為了避免武功失傳,所以在臨別時會傳給楊過。即使郭靖武功蓋世,當世難逢敵手,但是面對軍隊的進攻也無法挽回什么,個人的力量在此時是渺小的,黃蓉不愧是郭靖的好賢內助,所以在同楊過夫婦離開后,就開始為最壞的結果做打算。
于是把楊過留下的玄鐵重劍鑄成一刀一劍,并將武穆遺書和九陰真經藏在刀劍之中,刀交給兒子郭破虜,劍交給小女兒郭襄,這就是在倚天時代倚天劍和屠龍刀的來歷。做完了這一切,黃蓉便一心一意陪著郭靖一同保衛襄陽,可惜的是,最終襄陽城破,郭靖,黃蓉,郭破虜一家三口也未能瓦全,壯烈犧牲。郭襄一門心思的在尋找神雕大俠身上,所以早早的帶著倚天劍在江湖闖蕩,因而幸免于難,
2、很多小說里面都提到襄陽之戰(宋代),為什么會選擇襄陽?你怎么看?
原因只一個,襄陽戰略位置太重要了,為兵家必爭之地。1241年,蒙古大汗窩闊臺病死后,其子貴由繼承了汗位,但兩年后也死了,在此期間,蒙古軍曾進犯過四川,但被南宋大將余階擊敗。1251年,拖雷的兒子蒙哥登上蒙古大汗之位,發動了針對西亞和中亞的第三次西征,同時大舉進攻南宋,為避開長江天塹,采取了迂回包圍戰術。
蒙哥的弟弟忽必烈率10萬大軍長途奔襲滅了大理國,俘獲大理國末代君主段興智,此時,南宋已陷入蒙古的軍事大包圍中。不幸的是,南宋抗蒙名將孟珙、杜杲此前相繼病逝,于是,第二次蒙宋戰爭開始了。蒙古大軍共分三路,中路軍由蒙古大汗蒙哥親自率領,南下四川,直撲重慶,南路軍從云南出發,經廣西,直撲長沙,北路軍由忽必烈率領,直撲鄂州(今武漢),三路軍計劃在鄂州會師,然后順江東進,直取臨安,企圖一舉滅亡南宋,
由大汗蒙哥率領的中路軍一舉攻克了成都,此后宋軍節節敗退,四川大部失守。蒙軍順嘉陵江南下,但在合州遇到了守將王堅的頑強抵抗,此后,雙方在合州展開了激烈的攻防戰,相持了幾個月,蒙古軍一直不能前進半步,心情焦急的蒙哥親自率兵攻城,被石炮擊中,當晚死在營中,中路軍士氣低落,只得撤退。忽必烈率領的北路軍也久攻鄂州不克,而忽必烈又急于回國搶奪汗位,正好南宋權臣賈似道背著朝廷前來議和,正中忽必烈下懷,
1260年,所有入侵南宋的蒙古軍全部撤退,第二次蒙宋戰爭以蒙古大汗蒙哥戰死,三路大軍無功而返告終。蒙古大汗蒙哥戰死于合州后,他的兩個弟弟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為爭汗位打了起來,1260年,急忙從鄂州前線趕回來的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分別在開平和蒙古國首都和林自稱大汗,雙方因此展開了長達4年的內戰,1262年,掌管山東的漢族軍閥李檀又起兵反叛,并與南宋取得聯系,蒙古局勢一時非常混亂。
天縱英才的忽必烈很快平定了李檀叛亂,于1264年又徹底擊敗阿里不哥,結束了蒙古長達4年的內亂,又開始對南宋磨刀霍霍,而南宋呢,并沒有利用蒙古內亂之機發展自己,反而依然是賈似道一手遮天下,忠奸不分,軍政日趨腐敗。這時,發生了件不幸的事,南宋四川守將劉整向蒙古投降,其所率水師自然也歸了蒙古,1268年,蒙古以阿術為主將,劉整為副將,率領蒙古軍隊和降蒙的南宋水師攻打襄樊,蒙古軍開始進攻重點是樊城,用盡各種辦法,都無法破城,1271年,忽必烈又從四川增兵,襄樊兩城所受壓力越來越大,到1272年,襄樊已被圍5年,糧食已基本耗盡,但兩城軍民依然斗志昂揚,元兵始終無法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