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人是指國發[1997]26號文件實施前參加工作、《決定》實施后退休的參保人員屬于“中人”。這一天之前退休的被劃入“老人”行列;之前參加工作之后退休的歸屬于“中人行列”;之后參加工作的就是“新人”了,“中人”養老金的四個計算公式分別是什么呢。
1、公務員2022年退休,中人養老金怎么算?
提出這個問題,我想題主應該是2022年即將退休的公務員吧!國務院發布的《關于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國發【2015】2號)明確了自2014年10月1日起實施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從此,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告別了近60年的退休制度,與企業職工實施相同的養老保險制度模式,
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退休后,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構成。對改革前參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人員,加發過渡性養老金,一、基礎養老金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退休時的基礎養老金月標準,以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繳費每滿1年發放1%。基礎養老金=退休時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 本人平均繳費工資指數)÷2×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1%二、個人賬戶養老金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退休時的個人賬戶養老金月標準,為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除以計發月數,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計發月數計發月數與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一致,60周歲退休為139個月、55周歲退休為170個月。三、過渡性養老金對于改革前參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中人”,在發給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的基礎上,再依據視同繳費年限長短發給過渡性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退休時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視同繳費指數×視同繳費年限×過渡系數四、“中人”計發辦法實施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后,基本養老金計發采取“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中人實行過渡”的辦法。
“中人”是指改革(2014年10月1日)前參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關于“中人”,全國實行統一的過渡辦法,設立10年過渡期(2014年10月1日至2024年9月30日),實行新老待遇計發辦法對比,保低限高。簡單地說,在10年過渡期內退休的人員,待遇不會低于原退休政策標準,也不會高于新的養老保險政策標準,處于二者之間,
這里說的新辦法,是指按照機關事業單位養老制度政策規定計發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以及職業年金;老辦法是指按照改革前退休制度政策規定的待遇標準計算的退休工資。01新辦法(含職業年金待遇)計發待遇低于老辦法待遇標準的,按老辦法待遇標準發放,保持待遇不降低,即:如果按照現行機關事業單位養老政策計算的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職業年金加起來,比按照改革前退休制度計算的退休工資低,就按照國家規定的原待遇標準發放基本養老金。
02新辦法(含職業年金待遇)計發待遇高于老辦法待遇標準的,超出的部分,第一年退休的人員(2014年10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發放超出部分的10%;第二年退休的人員(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發放超出部分的20%;以此類推,即:如果按照現行機關事業單位養老政策計算的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職業年金加起來,比按照改革前退休制度計算的退休工資高,則在保證原待遇標準的基礎上,超出的部分,按退休時間逐年加發10%。
2、中人退休金怎么算?
直接套用四個計算公式就可以很快算出中人的四種養老金!但是,公式中的一個R及平均指數,放慢了養老金的腳步,從2014年10月1日養老保險制度并軌開始,機關事業單位出現了三種人:這一天之前退休的被劃入“老人”行列;之前參加工作之后退休的歸屬于“中人行列”;之后參加工作的就是“新人”了。不一樣的人不一樣的政策——“老人”老辦法:繼續沿用之前的財政負擔退休金的政策;“中人”最復雜最麻煩,需要套用四個計算公式才能計算出來養老金;“新人”相對來說就簡單一些了,全部是新辦法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