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lián)合東吳對抗曹操的策略,孫權派出使者要和關羽連親沒有想到關羽口出狂言罵孫權的兒子是犬子——使孫權大怒;還有關羽主動攻打曹操的領地水淹七軍活捉于禁、龐德關羽把主力部隊都調出荊州來對抗北方的曹操大軍,后來東吳的呂蒙陸遜寫信討好關羽使關羽失去警惕遭到偷襲——大意失荊州最后敗走麥城,在前有曹操的大軍壓境后有東吳的追兵的情況下一代梟雄關羽戰(zhàn)死疆場。
1、有誰知道關公怎么敗走的麥城?
關羽鎮(zhèn)守荊州忘記了軍師諸葛亮的提醒:聯(lián)合東吳對抗曹操的策略,孫權派出使者要和關羽連親沒有想到關羽口出狂言罵孫權的兒子是犬子——使孫權大怒;還有關羽主動攻打曹操的領地水淹七軍活捉于禁、龐德關羽把主力部隊都調出荊州來對抗北方的曹操大軍,后來東吳的呂蒙陸遜寫信討好關羽使關羽失去警惕遭到偷襲——大意失荊州最后敗走麥城,在前有曹操的大軍壓境后有東吳的追兵的情況下一代梟雄關羽戰(zhàn)死疆場!。
2、誰能詳細介紹一下關羽敗走麥城的經過?為何沒人救援,現(xiàn)麥城在今的什么地方?
故事得從關羽被徐晃擊敗,開始向南邊的江陵方向撤軍說起,關羽在被徐晃擊敗前,已經得知孫權將要偷襲荊州的消息,一方面無心戀戰(zhàn),另一方面曹軍援兵不斷參戰(zhàn),關羽無法抵擋,在被徐晃擊敗后,關羽開始撤去襄陽與樊城之圍,向南邊的江陵撤軍。關羽在撤軍之初,手下至少有數萬軍隊,就是參加襄樊之戰(zhàn)的所有軍隊,人數至少有4到5萬人跟著關羽一起撤退,關羽在撤退過程中,不斷派出使者到江陵城打探消息,這些使者都受到呂蒙的款待,回來后如實將情況告知關羽,
關羽并不甘心江陵的失敗,在向南撤軍的路上,仍然希望能奪回江陵城,但是關羽手下的士兵因為聽說了使者的話,顧及留在江陵城及公安城的親屬安危,大多數都逃離了關羽,而投靠了呂蒙,因此關羽手下的士兵越來越少,等關羽到達麥城時,手下已經沒有多少士兵了,估計也就數百人,而且還被東吳軍隊三面包圍。麥城就是今天湖北省當陽市的兩河鎮(zhèn)境內,離當時的江陵城(今湖北省荊州市)有80公里,離關羽被俘的地方臨沮(今天湖北省宜昌市遠安縣)有50公里,
當時的關羽在麥城已經被東吳軍隊團團圍住,而且東吳派出陸遜占領了夷陵(今湖北省宜昌市)和秭歸(今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東吳軍隊兵臨與蜀漢交界的巫山,已經切斷了關羽退回益州的路線。這個時候在麥城的關羽已經陷入絕境,但關羽絕對不會投降東吳,因此假意向東吳投降,并且在麥城城墻上立幡旗為象人于城上,繼續(xù)向北逃走,這時關羽的手下只剩下十幾個人了,
關羽能向哪里逃呢?只能是向上庸、房陵方向沿山區(qū)向西北方向逃竄,進入劉封和孟達的地盤。因為向西回益州的路已經被東吳斷了,向北是曹魏,向南是東吳占領的江陵,向東更是東吳占據的江夏郡,唯一的出路就是向西北逃竄,臨沮在麥城的西北方向,而上庸又在臨沮的西北方向。但在當時,道路條件有限,僅有的幾條路關羽知道,東吳方面也知道,因此早就在關羽必經之處設下埋伏,就等著關羽來投,最終在臨沮關羽等人被東吳將領潘璋的部下馬忠擒獲,被殺,
為什么沒人來救關羽呢?這就要看當時的形勢。關羽在襄樊之戰(zhàn)初期,一直是勝利,直到東吳方面偷襲荊州開始,關羽在戰(zhàn)場的形勢才開始急轉直下,而這個時候已經是219年10月了,蜀漢在荊州地區(qū)只有兩股力量理論上能救關羽:一是荊州三郡,也就是關羽的老巢,可是呂蒙偷襲荊州后,荊州三郡是望風而降,全部歸屬東吳了,沒人可以救關羽,
二是劉封和孟達統(tǒng)領的上庸三郡。劉封和孟達之所以不救關羽是出于自身考慮的,劉封孟達剛剛占據了上庸三郡,但上庸三郡并不完全臣服,并且上庸三郡常年是掌握在當地豪強手中,這些人本來就對劉封和孟達不滿,多有矛盾,如果兩人去救援關羽,或者一人帶兵去救,就會分散本來就比較薄弱的軍力,兩個人守著三郡,本就有些吃力,如果因為救關羽失去城池的話,那責任就大了,
另外,關羽看不起兩人也是導致兩不救關羽的原因,關羽這個人非常孤傲,和同僚經常搞不好關系,士仁和糜芳是關羽的部下,與關羽都有矛盾,何況是劉封與孟達,劉封是劉備的養(yǎng)子,因為劉封為人也比較持強凌弱,與孟達合守三郡時就欺負孟達,只因為他是劉備的養(yǎng)子,仗著這個身份欺凌其它人,與關羽也有矛盾,所以劉封不救,而孟達也不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