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高校的某些專業對考生體檢結論有特殊要求,如不能有色弱、色盲等,如果考生不符合這些專業的錄取條件,也會有退檔風險。一般高校提檔率為105%,很少有機會退檔超過5%而需要征集志愿的情況,這么解釋吧,首先,江蘇自身比較發達,家長不愿意孩子吃苦,省內學校完全可以自產自銷,當初我選北京那會一到北京反而覺得還不如江蘇,當然選的不是清華北大。
1、高考錄取中,有多少學生退檔,是不是就是有多少個征集志愿名額?為什么?
這個問題并不全對,退檔造成征集志愿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而且是很少的一個方面,學校征集志愿的原因有:1、由于志愿填報人數不足,學校招生指標未完成而征集志愿,這是主要原因。2、有高校在招生過程中感覺今年該省市生源質量好,向當地招考辦提出新增部分指標;也有可能是其他省市計劃未能完成而調劑過來的部分指標,3、一般高校提檔率為105%,很少有機會退檔超過5%而需要征集志愿的情況。
2、提檔比例為1:1.1,有10%的人要退檔參加補錄,如真是這樣,高校不是坑學生嗎?
我在招生考試部門工作,我為你解答,高校超100%比例投檔很常見,而考生被退檔的現象也很常見,但高校超比例投檔并不是考生被退檔的主因。一、考生被退檔的原因:1.考生成績達不到的所報專業的錄取線,而且不服從專業調劑,這種情況引發的退檔是最常見的,也就是專業撞車(考生低分進檔,卻只報考了高分專業,沒有一個專業能錄取),在不服從調劑的情況下必然會被退檔。
2.考生身體條件不符合招生章程的要求,如高校的某些專業對考生體檢結論有特殊要求,如不能有色弱、色盲等,如果考生不符合這些專業的錄取條件,也會有退檔風險。3.考生單科成績不符合招生章程的要求,如某些專業要求考生有外語口試成績,某個學科達到X分以上等等特殊要求。一般來說,如果考生出現上面第2、3種情況,在服從專業調劑的情況下,高校仍然會優先將考生調劑錄取到其他有空余計劃、且考生符合錄取要求的專業;而第1種情況是必然會被退檔的,
二、高校超100%比例投檔不是考生被退檔的主因高校之所以超100%比例投檔,目的是為了提高招生計劃的完成率,但不會引起服從調劑的考生被退檔。因為各省在正式投檔前,都會進行多輪模擬投檔,高校在模擬投檔時就已基本摸清了本校的生源情況,并在正式投檔時調整投檔比例,如某所高校計劃在A省理科招100人,模擬投檔時按105%比例投檔,若高校發現進檔的105人中,有10名考生成績不高但都只報了高分專業,而且沒有服從調劑,預估這10人必然會被退檔,那么為了盡可能地完成招生計劃,高校必然會在正式投檔時維持105%的投檔比例;反之,如果高校在模擬投檔時,發現進檔的105人全部都服從專業調劑,那么高校在正式投檔時會主動調降投檔比例為100%,或者維持105%的調檔比例并追加招生計劃,以確保所有符合錄取規則的考生都能被錄取。
也就是說,高校超100%比例投檔,要么是在模擬投檔時就發現了有考生必然被退檔,為提高招生計劃的完成率而提高投檔比例;要么是準備追加招生計劃,將符合條件的進檔考生全部錄取,平行志愿模式下,只要考生沒有身體條件、單科成績不符合招生章程的因素,在服從專業調劑的情況下,進檔后都是能夠被錄取的。我是高考志愿指導的梁老師,歡迎大家關注!,
3、大學中的江蘇學生到底是啥樣的?
這么解釋吧,首先,江蘇自身比較發達,家長不愿意孩子吃苦,省內學校完全可以自產自銷,當初我選北京那會一到北京反而覺得還不如江蘇,當然選的不是清華北大。,。其次,江蘇高考分數問題,每次外省要質疑我們怎么一本線這么低balabala,解釋還解釋不清,大部分人非要以一種高姿態質疑最難的江蘇高考卷,被外省看不起還說不清的感覺真是心累。
江蘇人略有排外,情愿宅在省內,畢竟省內環境最適合自己生長,我自己感受的兩個方面:英語:江蘇英語水平絕對是全國前列,我英語還可以,14年英語92分,上學之后分班考啥也沒看就分到了A班,然后大一啥也沒看啥也沒準備,完全靠基礎過了四六級,英語基礎水平至少是同學中前10%。學習能力:江蘇考生學習能力還是可以的,基本上學的都不會太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