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規(guī)定,軍委及其所屬單位使用的代號為:軍委為紅星,軍委第一欄為紅安,第二欄為紅印;紅1軍團為“南昌”,紅1、紅2、紅15師依次為“廣昌、建昌、都昌”;紅軍團是“福州”,紅四、紅五、紅六師依次是“贛州、蘇州、汀州”;紅軍團為“長安”,紅十三師、紅三十四師依次為“永安、吉安”;紅八軍團是“濟南”,紅二十一、紅二十三師依次是“定南、隴南”;紅九軍團是“漢口”,紅3師、紅22師依次是“洛口、巴口”,紅軍長征出發(fā)前,中央紅軍由19800多紅軍軍團17800紅軍,12100多紅軍軍團-1組成。
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規(guī)定,軍委及其所屬單位使用的代號為:軍委為紅星,軍委第一欄為紅安,第二欄為紅印;紅1 軍團為“南昌”,紅1、紅2、紅15師依次為“廣昌、建昌、都昌”;紅軍團是“福州”,紅四、紅五、紅六師依次是“贛州、蘇州、汀州”;紅軍團為“長安”,紅十三師、紅三十四師依次為“永安、吉安”;紅八 軍團是“濟南”,紅二十一、紅二十三師依次是“定南、隴南”;紅九軍團是“漢口”,紅3師、紅22師依次是“洛口、巴口”。
紅軍長征出發(fā)前,中央紅軍由19800多紅軍軍團17800紅軍,12100多紅軍軍團-1組成。中央紅軍在長征途中與張領導的紅四方面軍、陳昌浩、許領導的紅四方面軍會師時,中央紅軍已從江西出發(fā)時的8萬多人減少到1萬人左右。紅四方面軍長征突破鄂豫皖蘇區(qū)時,只有兩萬多人。但長征后幾個月進入并建立川陜蘇區(qū)時,發(fā)展到近5萬人(對外8萬)。
3、紅軍過老山界的背景簡介1934年10月,中央紅軍8萬余人撤離中央蘇區(qū),連續(xù)突破敵人三道封鎖線后,于11月下旬到達湘桂邊境。此時,蔣介石調(diào)集30萬兵力,在湘江以東地區(qū)設置了號稱“鐵三角”的第四道封鎖線,試圖在此殲滅中央紅軍,面對生死危險,紅軍戰(zhàn)士浴血奮戰(zhàn)7晝夜,分別在興安界首、大坪、全州縣鳳凰嘴等主要渡江點突破湘江,損失過半的慘重代價。之后,中央紅軍第一、二縱隊在other 軍團的持續(xù)掩護下,進入興安的花江鄉(xiāng)、金石鄉(xiāng),奮力攀登紅軍長征以來的第一座高峰——老山界,隨后向云貴川挺進,所以,沒有紅軍突破湘江的成功,就沒有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的波瀾壯闊的革命歷程,如強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乃至共和國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