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鐵路,漢川有漢宜高鐵漢川站和馬上要施工的漢川東站,未來漢川還規劃了與武漢連接的市域鐵路二條。但漢川工業產值比仙桃約高,位居湖北縣市首位,我是湖北宜昌人,祖籍漢川,青年時期在武漢求學四年,很多黃陂人融入其中,因而話中融入黃陂話,被中心城區即黃埔路以上的人稱為鄉里話。
1、襄陽人為什么說河南話?
提問題的聽著,襄陽話是不是河南話先聽聽看,襄陽綠色叫樓色,河南是嗎?襄陽鞋子叫孩子,河南是嗎?襄陽上街叫上該,河南是嗎?襄陽姑娘叫倆娃兒,河南是嗎?襄陽米飯叫干飯,河南是嗎?襄陽解放叫改放,河南是嗎?這樣的很多很多,不一一列舉了,你黑襄陽人說明你怕襄陽人,說明襄陽的強大。襄陽話屬西南官話卾北片,這是國家定的,
河南好像不是這么定的吧?既然不是何來河南話?還有襄陽滿山片野的水稻,河南是嗎?有人說襄陽愛吃牛肉面就是北方,那武漢愛吃熱干面是哪里?還有人說襄陽還種小麥和河南相近,那湖南大把小麥也和河南相近?襄陽話總體口音有些類似南陽話,方言卻一點相似之處都沒有,畢竟和南陽是山水相連,口音類似正常的不能在正常了,就如黃梅之九江話,宜昌之四川話,荊州之湖南話,沒什么奇怪的,拜托以后黑襄陽換個話題。
2、湖北漢川和仙桃,哪個城市宜居?
一個城市是否宜居,與交通、經濟、環境、城建等居多方面有關,漢川和仙桃都是江漢平原城市,二地由漢江隔河而望。二地同音同水同文化同氣候,生活習慣也差不多,不同的是漢川是孝感代管,而仙桃是直管市,行政級別高半級。經濟,目前仙桃GDP高于漢川,由于仙桃是直管市,銀行、石油、通訊等行業GDP和稅收本地核算,而漢川這些部門由孝感核算,
除掉這,二地從經濟數據上相差不大。二地都是湖北民營經濟比較發達地區,都有國家級開發區,但漢川工業產值比仙桃約高,位居湖北縣市首位。工業發展漢川占優,城建,仙桃由于是直管市,享受一定漢川不具備的優勢政策,加上改革開放初期仙桃抓住發展機遇,走在湖北縣市的前列,因此仙桃的城建比漢川好不少。交通,鐵路,漢川有漢宜高鐵漢川站和馬上要施工的漢川東站,未來漢川還規劃了與武漢連接的市域鐵路二條,
仙桃也有漢宜鐵路仙桃站,和漢宜分枝的市域鐵路。而未來仙桃市域和地鐵幾乎無望,從鐵路交通上看,漢川優于仙桃。公路,漢川目前過境的高速有三條,(武荊、漢宜、城市圈高速)未來幾年還有二條高速公路連接武漢,(武天、都市圈高速)仙桃有漢宜高速、隨岳高速和城市圈高速,規劃中的武松高速經過仙桃南部。高速漢川占優,漢川開通了連接武漢的二條市域公交,明年可能還會開通一條。
3、武漢人究竟說的是什么話?
作為我在武漢生活了68年的老武漢人,我談點對武漢話的了解,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以前真正的武漢人是漢口為中心。而漢口是指黃埔路到漢正街一帶,這一帶是解放前武漢的商業文化中心。包括江漢路到漢口長春街的各國租界,武漢的百年民校如市一男中,即今天的二中,市一女中,即今天的市16中。我在1954年起生活在大智門活車站附近的天聲街,
先后在一元路小學,市16中,市二中讀書。我只知道那時武漢人是以黃埔路以上稱為漢人口,黃埔路以下為鄉下,因此正宗的漢口話是黃埔路以上的。而黃埔以下因靠近黃陂,很多黃陂人融入其中,因而話中融入黃陂話,被中心城區即黃埔路以上的人稱為鄉里話。而武昌話又與漢口話不同,我們老武漢人一聽就分得出來。而漢陽話因漢陽蔡甸人多,話音帶有濃重的菜甸音,
4、如何用一句話證明自己是湖北人?
“尖黃陂,絞孝感,又尖又絞是漢川。”這句話本來說的是斗笠,黃陂人最早做的竹斗笠是平頂的,頂上用一張襯紙遮擋,但是,湖北每年有不短的梅雨季節,那張襯紙很容易被雨淋濕而壞掉,于是,經過后代改良,為了便于雨水下落,把平頂改成了尖頂,并且把襯紙換成竹葉,這樣比較耐用,孝感人,他們做斗笠的時候,把斗笠的頂部做成圓形,但是,他們斗笠的邊是要絞的,也就是要包邊,這樣耐用,黃陂斗笠的邊是飛邊,沒有包邊的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