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于正常體溫稱為發熱,37.5-38度為低熱,38-39度為中度發熱,39-40度為高熱,40度以上為超高熱,當發燒小時,你會感到不適,發燒即體溫異常升高:即肛門探頭華氏100度或攝氏38度以上,或口腔探頭華氏99度或攝氏37.5度以上,公認的標準,口腔溫度高于37攝氏度,或者肛門溫度高于38攝氏度,是發燒,發燒的危害在于發燒的原因,而不在于溫度。
體溫不分春夏秋冬。正常人腋窩的溫度是30% 37度,口腔溫度比腋窩高0.2% 0.4度,直腸溫度比口腔高0.3% 0.5度。人體的溫度是相對恒定的。正常人的體溫在24小時內略有波動,差異一般在1度以內。身體上,上午身體略低,下午略高。運動后、進食后、月經前或懷孕前,女性體溫略高,而老年人體溫較低。高于正常體溫稱為發熱,37.5-38度為低熱,38-39度為中度發熱,39-40度為高熱,40度以上為超高熱。人體相對恒定的溫度是維持人體正常生命活動的重要條件之一。比如,當體溫高于41度或低于25度時,會嚴重影響各系統(尤其是神經系統)的功能活動,甚至危及生命。人體的產熱和散熱是由神經中樞調節的,很多疾病都會阻礙體溫的正常調節功能,改變體溫。臨床上,檢查病人的體溫,觀察其變化,對于診斷疾病或判斷某些疾病的預后具有重要意義。
2、幾度先為 發燒呢?發燒即體溫異常升高:即肛門探頭華氏100度或攝氏38度以上,或口腔探頭華氏99度或攝氏37.5度以上。一般以水銀探針為準,公認的標準,口腔溫度高于37攝氏度,或者肛門溫度高于38攝氏度,是發燒。發燒可能有害,也可能有用,不能一概而論。發燒最大的作用就是鬧鈴,這也是人體免疫功能的一部分,發燒的危害在于發燒的原因,而不在于溫度。能殺死病毒和細菌:很多疾病的病媒細菌只能在常溫下存活,所以當體溫升高時,可以抑制這些有害病毒和細菌的生長,這也是人體防御的轉折點之一,所以在古代就有了所謂的熱療,就是把病人浸入熱水或熱沙中,提高體溫來治病。其原理就在于此,當發燒小時,你會感到不適。這個時候你需要照顧好自己,因為累了就要休息,這樣才不會太累,才能全力對抗體內的細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