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個可以寫燈謎的花燈,中國的燈籠,不僅是用以照明,它往往也是一種象徵,吳敦厚說,他以前做新娘燈(即宮燈)就代表婚禮喜慶;竹篾燈則告示這是喪葬場合;傘燈(字姓燈),因「燈」與「丁」語音相同,意味著人丁興旺掛燈籠猜燈謎一直是我國的傳統(tǒng),燈籠的來歷到底是什么。
元宵節(jié)打燈籠的習俗始于東漢時期,東漢明帝劉莊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里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以后這種佛教禮儀節(jié)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jié)日。該節(jié)經(jīng)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fā)展過程。唐開元年間,為了慶祝國泰民安,人們扎結花燈,借著閃爍不定的燈光,象征“彩龍兆祥,民阜國強”,花燈風氣從此廣為流行
2、如何做一個可以寫燈謎的花燈?1、準備一張長方形卡紙,上下各留出5厘米的寬度,中間部分畫出間隔為1厘米的豎線,按照一定的間距寫上燈謎,再用美工刀沿著豎線劃開。2、用橙色紙條裝飾上下兩條,作為燈籠的口部和底部3、將長方形卡紙卷成圓筒狀并粘好4、用手把圓筒輕輕往下壓,壓出燈籠形狀,并固定好5、美化:剪出大小不一的花朵和葉子,并用花朵、葉子裝飾燈籠,在燈籠的口部粘上紙條作為提手,彩紙燈籠完工嘍擴展信息:中國的燈籠又統(tǒng)稱為燈彩,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每年的農(nóng)歷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前后,人們都掛起象征團圓意義的紅燈籠,來營造一種喜慶的氛圍。后來燈籠就成了中國人喜慶的象征,中國的燈籠,不僅是用以照明,它往往也是一種象徵,吳敦厚說,他以前做新娘燈(即宮燈)就代表婚禮喜慶;竹篾燈則告示這是喪葬場合;傘燈(字姓燈),因「燈」與「丁」語音相同,意味著人丁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