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在俾斯麥,統一德國的時候,希望他能盡量不用刀槍,1862年6月,俾斯麥成為普魯士的宰相并擔任外交大臣,其實,俾斯麥is鐵血宰相,但是在很多早期的戰斗中,他是善良的,他不想被流血統一,”俾斯麥的“鐵血”是他統一德國的綱領和信條,他的綽號“鐵血宰相”也由此得名。
因為在早期,他責罵法國總統拿破侖三世,導致民族情緒破裂,使法國人民非常討厭他。所以他下臺后,媒體大肆擴大他的缺點。還有一點就是他對德國統一的承諾直接造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后來德國領導的法西斯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其實,俾斯麥is鐵血宰相,但是在很多早期的戰斗中,他是善良的,他不想被流血統一。而且在俾斯麥,統一德國的時候,希望他能盡量不用刀槍。
1862年6月,俾斯麥成為普魯士的宰相并擔任外交大臣。同年9月,在普魯士議會的第一次演講中,他大聲宣稱:“德國注意的不是普魯士自由主義,而是權力。普魯士必須積蓄自己的力量以爭取有利時機,而我們已經錯過了好幾次。當代的重大問題不是多數人的講話和決議能夠解決的,而是要靠鐵和血來解決的。”俾斯麥的“鐵血”是他統一德國的綱領和信條,他的綽號“鐵血 宰相”也由此得名。俾斯麥正是這種暴力大膽而狡猾地利用國際爭端和有利時機,果斷地通過“自上而下”的道路統一了德國。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