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辨真偽青花瓷的收藏最重要的是要會辨別青花瓷的真假。唐代河南鞏縣有原始的青花瓷產品,宋代浙江也有零星的青花的燒制,元代以來景德鎮一直是青花生產的基地,明代時青花瓷器鑄造工藝十分興盛,尤其是永樂、宣德年間所鑄造的青花瓷,制作工藝極為精美,最出名的就是當時的五彩青花瓷,更是將青花瓷推上了歷史的巔峰位置,就算在現代也是赫赫有名,享譽國內外。
1、青花瓷的由來是怎樣的?
瓷器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名片之一,周杰倫的一首古風歌曲《青花瓷》更是紅遍了大江南北,人們的口中總是會不自覺的吟唱“月色被打撈起,暈開了結局,如傳世的青花瓷自顧自美麗,你眼帶笑意”。但光知道歌名,卻不知道青花瓷的前世今生不免有些遺憾,今天讓我們來聊一聊青花瓷的前世今生,早在商代,中國就已經出現了原始瓷器,成熟瓷器則是在東漢時期才開始廣泛使用,人們對瓷器的美觀程度也越來越高。
相傳周世宗曾要求柴窯生產的瓷器“薄如紙、明如鏡、聲如磬,雨過天晴云破處,者般顏色做將來,”唐代是青花瓷的濫觴時期。唐代的鞏縣開始使用含有鈷的藍釉彩來裝飾陶瓷器了,在中國范圍內,最早發現的唐代青花瓷為1970年,在對江蘇揚州遺址的發掘中陸續出土了唐清花殘瓷片。而后古瓷研究者又相繼發現了一些類似于“唐代青花瓷”,香港馮平山博物館收藏的唐代白釉藍彩三足罐、美國波士頓博物館收藏的意見花卉紋碗、哥本哈根博物館收藏的一件魚藻紋罐等,
青花瓷經過了唐朝的初創期,并沒有將其發展起來,而是走向了衰敗。所以迄今為止,我們見到的宋代青花瓷是從浙江省的金沙塔塔基和環翠塔塔基兩處中出土的十余片瓷片,這十余片宋青花瓷片,都是碗的殘片,胎質粗細不一,紋飾有菊花紋、圓圈紋、弦紋、線紋等。元代隨著國內外貿易的發展,再加上相較于宋朝中國瓷業也有了更大的進步,成熟的青花瓷在景德鎮湖田窯里成功燒制出來,
元人蔣祁著《陶計略》中記述:“窯火既歇,商爭取售,而上者擇焉,謂之撿窯。交易之際,牙儈主之,運器入河,肩夫執券,次第件具,以憑商籌,謂之非子,”元青花瓷總體分兩種色調,一種呈灰藍色,較淺淡,一種是深藍色,較艷麗。紋飾都是由單獨紋樣和寫意和寫實的瓷畫構成,裝飾畫面舒朗、活潑自然,最大的特點是構圖豐滿,層次多而不亂,
元代青花瓷造型也獨具特色。從制作工藝上看,出現了胎體厚重的巨大形體,如大罐、大瓶、大碗等,也有精細之作,如胎體輕薄的高足碗、高足杯。元代青花瓷開辟了由素瓷向彩瓷過渡的新時代,富麗雄渾、畫風豪放,繪畫層次繁多,使得中國瓷業發展起來,同時也是景德鎮一躍成為中世紀世界制瓷業的中心,時至,青花瓷的發展走到了今天,它成為了中國的一張名片,也進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家中餐具食盤等等都加上了青花瓷的元素。
2、河北博物院的鎮館之寶是什么?
說來挺有意思,河北博物院的幾件“鎮館之寶”一般情況下在河北博物院里面是看不到的,原因很簡單,因為這幾件重要的文物真品經常在全國各大博物館“出差”,甚至有的文物還經常出國“出差”呢,所以能在本館看到到成了不容易的事兒了,下面咱們扒一扒河北博物館的寶貝到底有什么?能引得全世界人民這樣的關注和喜愛。說來也巧了,今年老豬本來打算去河北博物館參觀一下,結果查詢得知想看的幾件果然在出“公差”,他們都在北京國家博物館進行的“秦漢文明”大展上“拋頭露臉”呢,機緣巧合咱就近一飽眼福吧,下面都是現場實拍的真文物照片,(可不是復制品),
篇幅有限,咱這次先說三件。NO1,河北博物館鎮館之寶,金縷玉衣,這件玉衣可是穿越了幾千年來到咱眼前的西漢《竇綰金縷玉衣》,竇綰是中山王劉勝的媳婦,劉勝就是劉備口中的(我乃大漢中山靖王之后)那個靖王,這件玉衣出土于河北保定滿城縣的一座小山上,這個小山我實地探訪過,形制非常神奇,在一片平原之地突兀出風水俱佳的一個地方,難怪劉勝要把這里作為萬年吉壌了,這個玉衣出土有重大的意義,因為以前只是在古書上面提起過“金縷玉衣”,實物從來沒有出現過,這個出土是第一次從古史記載到實物的重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