曬干的蕎垛“在那納古衣達,苦蕎撒下地,生長綠油油,蕎葉似斗笠”一首《苦蕎之歌》道出了大涼山彝族人愛苦蕎的淵源。大涼山的苦蕎黃了,金秋還會遠么,一下是轉載的原文薩古曲惹撰文/攝影每年7月到9月是大涼山彝族人收割苦蕎的農忙時節,金黃色的蕎地和收割苦蕎的人形成一道大涼山特有的風景線。
1、四川大涼山的苦蕎品質怎樣?
苦蕎茶是四川省涼山州的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足以說明其品質優良產地條件:涼山州是中國生產無污染、純天然苦蕎麥的重要產地,苦蕎麥產業是涼山農業產業化發展中最具特色、最具優勢的產業歷史淵源:涼山州是人類歷史有文字記載以來最早種植和食用苦蕎的地方中國苦蕎種植區域中,涼山苦蕎以資源豐富、種類多樣、種植廣泛、產量領先、品質優良在中國獨占鰲頭感官特色:茶色澤呈現黃褐、黃綠或黑褐色;形狀為圓形麥?;蚱扑辂溋?;茶湯清亮,呈淺黃色或黃綠色;品嘗有苦蕎麥特有的香味;無異味、無肉眼可見雜質,
2、大涼山的苦蕎黃了,金秋還會遠嗎?
大涼山的苦蕎黃了,金秋還會遠么?不遠了!一下是轉載的原文薩古曲惹撰文/攝影每年7月到9月是大涼山彝族人收割苦蕎的農忙時節,金黃色的蕎地和收割苦蕎的人形成一道大涼山特有的風景線。篩蕎行走在四川省大涼山美姑縣沙洛村,金色的苦蕎地夾雜著白色的燕麥地和挖收土豆后的黃土地,四周各式各樣的丘山,重重疊疊消失在天邊,
秋收的村民們三三兩兩分布在不同顏色的地塊上,有的割、有的打、有的篩、有的運,立在他們身后的圓錐形蕎垛,密密麻麻,幾乎每塊地埂邊都點綴著一匹或兩匹不同顏色的馱運馬。曬干的蕎垛“在那納古衣達,苦蕎撒下地,生長綠油油,蕎葉似斗笠”一首《苦蕎之歌》道出了大涼山彝族人愛苦蕎的淵源,坐在蕎地邊的惹吉達夫老人說:“苦蕎是上天恩賜彝人的食品和敬獻品。
當一個小孩呱呱墜地,吃的第一口食物就是苦蕎;當一位老人去世,人們送別他的是苦蕎;當一位姑娘出嫁,來到婆家第一頓吃的是苦蕎苦蕎是大涼山彝族的物質食糧和精神食糧,”收蕎人家達夫老人說著鋪開一張白色的大編織袋,叫女兒阿依抱一把幾天前割下的苦蕎放在上面,老人用一根木棍輕輕擊打了一下,“嘩——”一聲,蕎粒奔落在編織袋上,不一會兒,達夫老人和阿依就打出了一大堆蕎籽。
“我們收蕎從不用風機,都用自然風,招風有兩招,一是吹口哨,二是放煙,”阿依把蕎籽捧進篩子,站起身來篩,達夫老人在旁邊吹著口哨招風,蕎葉順風飄去,碎蕎桿留在篩里,蕎籽落在編織袋上。父女倆把干凈的蕎籽裝在口袋里,用馬馱走,我走向有人作業的地頭,繼續尋聽苦蕎的故事?!笆w收間讓人記憶猶新的是欠瞌睡,”沙洛村村會計俄木依體說,“收蕎的時間比較講究,割蕎必須在晴天的上午10點之前,超過了10點,再割就會落蕎粒;若是雨天割收,蕎垛就會發芽。
”因此,割蕎人大都兩三點鐘起床,帶著干糧,在月光下摸著割或背著礦燈割,而打蕎則要在10點以后,讓太陽把蕎垛曬干,不僅打起來省力,而且蕎籽存放多年也不會變質、生蟲。苦蕎粑青香甘甜,很多客商步行到村里來收買,說是治胃病的良藥,現代臨床醫學觀察表明,苦蕎麥面具有降血糖、降血脂,增強人體免疫力、療胃疾、除濕解毒等功效,對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中風、胃病患者也有輔助治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