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你尊敬我的老人,我也同樣尊重你的老人,因此,磕頭這一風俗會繼續傳承下去,因為這一風俗在我地民間有深厚的根基。我的家鄉菏澤市鄄城縣閆什鎮廣大父老鄉親一向尊老愛幼,視春節給長輩磕頭是一種傳統美德,每年大年初一吃過年夜飯,先到家廟給本族先人磕頭,然后依次給自己的長輩磕頭,爾后還要給鄰居家老人磕頭。
1、過年你還會不會給長輩磕頭?你怎么看磕頭這件事?
我都34歲了,肯定不會給長輩磕頭了,按照山西和北京的風俗,18歲開始,就不再給長輩磕頭了。逢春節過年,給長輩磕頭是17歲及以下孩子們的習慣,客觀的說,其實就是還領壓歲錢的這些孩子們的事情,一方面,向長輩祝賀過年好;另一方面,從長輩手中,領下壓歲錢,磕頭這件事情,是中國傳統過年風俗,已經至少延續了上千年的歷史,所以,無可厚非,也無可指責的。
2、現在結婚你家鄉需要對長輩磕頭嗎?對于磕頭你怎么認為?
祖制己改,現在我的家鄉婚禮現場,新娘新郎是不須要跪下給長輩磕頭的。這種儀式改成了新娘新郎雙雙向父母敬茶,當小兩口向父母們奉上茶的那一到起,“叔叔或佰佰,阿姨成佰母”的稱謂就變成了“媽媽、爸爸”。這時他們就會收到雙方父母所給的紅包,共四個,俗稱:“改口費”,每個紅包的金額一般不低于壹仟元錢。至于家族中,或是姻親家族中的其他長輩就都免了,
這種改革是源于現今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節湊的加快,人們大多不在家里辦婚禮,而是選擇在市區的酒店,男女雙方的父母一同為孩子們舉辦婚宴慶典。高大尚的排場,不得不革除一些陳規陋習,同時也節約了新婚鬧三天的時間,在八十年代初期,婚禮上磕頭跪拜父母,不僅僅是新娘新郎表示感恩的一種舉措,其實很大程度上,是世俗給小倆口來的一個下馬威,讓他們懂事孝順,不要忘乎所以。
那時,你就不要談什么紅包了!不是男到女家做上門女婿,婚禮都是在男方家中舉行,你必須一拜天地,二拜祖宗,三拜父母,然后夫妻對拜。小倆口磕頭后,奉茶不上三次,是沒有人接茶的,而且奉茶時,你要學著舉持人,或者是賓客講些渾笑話。鬧洞房就更不談了,沒辦法,新婚三天無大小。現在好了,社會文明邁進了一大步,新潮、時尚、服合情理是婚禮的主題。
3、你的家鄉在過年有磕頭的習俗嗎?你怎樣看待這個習俗的?
我的家鄉菏澤市鄄城縣閆什鎮廣大父老鄉親一向尊老愛幼,視春節給長輩磕頭是一種傳統美德,每年大年初一吃過年夜飯,先到家廟給本族先人磕頭,然后依次給自己的長輩磕頭,爾后還要給鄰居家老人磕頭,年關磕頭也是一種傳統文化,表示對老人尊敬的禮儀,是構筑人與人相互尊敬的橋梁,年輕人以給長輩磕頭的形式進行互訪,是造成村民和諧相處的積極因素之一,通過磕頭,可化解家庭人員之間以及村民之間的矛盾,俗語云: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你尊敬我的老人,我也同樣尊重你的老人,因此,磕頭這一風俗會繼續傳承下去,因為這一風俗在我地民間有深厚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