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姓的來源和歷史,“董姓的由來,源頭最早可以追溯到黃帝之裔高陽氏顓頊帝,飂叔安的兒子董父,為帝舜馴養龍,被舜賜姓為董,任為豢龍氏,封之于鬷川(今山東定陶縣),他的后代便以董為姓董姓的來歷,董姓有諸多歷史可考,其歷史至少有4000多年,從此,董父的子孫后代便以董為姓,明朝的浙江為董姓第一大省,約占董姓總人口的25%。
董姓有諸多歷史可考,其歷史至少有4000多年。董姓的起源,從惠連氏族往上可以追溯到黃帝之裔高陽帝。“董”初指能制繩索的草,惠連氏族是一支擅長制草繩的部落,他們以草為圖騰。據傳,惠連的孫子董父擅長馴養龍。某年,有人向舜帝敬獻了幾條蛟龍,需要專人飼養訓練,朝廷就指派董父馴養。董父精心馴養這些蛟龍,教它們學會各種舞蹈。舜帝很高興,便根據這一職業賜他們氏族稱豢龍氏,并賜董姓。從此,董父的子孫后代便以董為姓。董的古址在今山西境內,是夏商時代的侯國,后為晉所并。另據漢代的考證,董姓另一支的起源是以官職為姓,是春秋時期晉國董督晉典的后代
董姓人口約有976萬余。董姓是一個古老的姓,董姓的由來,有兩種說法:其中一支持起源很早,相傳黃帝的已姓子孫中有個叫叔安的,被封于飂(又作蓼,在今河南唐河縣),稱為飂叔安。飂叔安的兒子董父,為帝舜馴養龍,被舜賜姓為董,任為豢龍氏,封之于鬷川(今山東定陶縣),他的后代便以董為姓
董姓源出有二:1、出自己姓。相傳顓頊(傳說中古代部族首領)的己姓(顓頊之孫叫吳回,吳回之子陸終,陸終的大兒子名樊,賜己姓,封在昆吾國。)之后裔飂(音劉)有個兒子叫董父,相傳對龍(鱷或豬)的習性很有研究,帝舜就任命董父為豢龍氏,讓他專門養龍。在董父的精心馴養下,許多龍學會了表演各種舞蹈,帝舜很是喜歡,就封董父為鬷川(今山東定陶北)侯,還賜他以董為姓氏,他的后代就是董氏。2、出自姬姓,以官為氏。春秋時,周朝有大夫辛有,辛有有兩個兒子在晉國任太史,董督(考察并收藏之意)晉國的典籍史冊,他的子孫世襲晉國史官,以官為氏,稱董氏
4、董姓的來源和歷史“董姓的由來,源頭最早可以追溯到黃帝之裔高陽氏顓頊帝。據說顓頊有子名稱,稱氏族居今河南東南的汝河地區。稱之子老童,老童之二子黎、吳回在高辛氏時代先后任祝融氏。吳回之子陸終,陸終有六子,后分別發展為六個大部落。陸終的第二子惠連,亦名參胡,董姓。惠連之子飂叔安,飂叔安之子為帝舜豢養龍。帝舜封飂叔安之子于董,稱董父,稱豢龍氏。”“明朝時期,董姓大約有42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45%,為明朝第五十五位大姓。明朝的浙江為董姓第一大省,約占董姓總人口的25%。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山東(19%),這兩省董姓大約占董姓總人口的44%;其次分布于山西(8.7%)、江蘇(8.1%)、河北(6.8%)、江西(6.3%)、安徽(6.2%)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