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來看看歷史上江蘇海上發生了多少次地震。我們放眼江蘇全省,與我們國家其它省份相比,江蘇歷史上有記載的大地震不是很多,最大的地震鹽城發生了一次7.12級,6級地震很少,一般來兩個板塊的銜接處,地震要多一些,而江蘇位于揚子板塊上,同一個板塊內比較穩固,地震活動要少很多。
1、今天江蘇海上發生地震了,為什么歷史上稱之為“地震窩”?
#地震快訊#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07月03日08時57分在江蘇南通市如東縣海域(北緯32.45度,東經121.59度)發生3.0級地震,震源深度14千米。江蘇地處沿海,這次地震發生在海上,小地震影響不大,但大地震容易造成港口破壞,形成的海嘯沖擊沿岸設施,因此對海上的地震我們依然要引起高度重視,我們來看看歷史上江蘇海上發生了多少次地震?上圖是江蘇省5級以上地震次數分布圖,圓圈大小代表地震大小。
從圖上可以看出,江蘇地震陸地上少,海上多,海底發生32次5級以上地震,主要集中在如東縣與鹽城市之間的海域,公元701年08月16日,南黃海經度121.00,緯度33.00震級[Ml]6.241879年04月04日南黃海經度122.00,緯度34.00震級[Ml]6.681927年02月03南黃海經度121.00,緯度33.50震級[Ml]6.681847年11月12日南黃海經度122.00緯度33.00震級[Ml]6.241949年01月14日南黃海經度121.00緯度33.20震級[Ml]6.02總計6~7級地震發生了11次,距離我們最近是1984年05月21日南黃海經度121.66,緯度32.60震級[Ml]6.33級.,5~6級地震發生了21次。
如果我們地圖放大,發現如東縣東部,密密麻麻的3~4級小地震非常多,多如牛毛,大大小小地震如此密集,集中在這片海域內,名副其實成為了“地震窩”,為什么這里的地震這么多呢?這里原來是斷陷盆地,我們知道渤海是由于地殼斷裂下陷形成的,那么南黃海與渤海具有同樣的成因,只是由于這里的有兩條大河,一個是古黃河~淮河,另一條是長江,河流把這些泥沙帶到了盆地內填充,漸漸地讓我們感覺不到這個盆地的真實面貌。
上圖是航海圖上的水下地形圖,數字為等深線,通過上圖我們很清楚觀察到古長江入海口,形成的”鳥爪“型沉積地貌,從洋口鎮的海岸線形狀來看,仍為凹岸,盡管世界大河長江攜帶的泥沙淤積,仍然還沒有填滿這個盆地,一直沒有增長為凸岸,反映出這里地殼還在下沉或者說這個盆地下沉很深,這里的沉積厚度有多厚呢?有些資料報道,厚達4000~5000米。
既然這里地殼還在下沉,就會有很多斷裂帶產生,這些斷裂帶是怎么分布了,看下圖:這里有三條斷裂帶主控這個盆地的形成,南北向兩條,晚更新的蘇北濱海斷裂,還有南面一條勿二北緣斷裂,這三條斷裂帶距今15~75萬年,所以說這個斷陷盆地伴隨著長江形成這個盆地也隨之形成,直到長江河口改到現在這個位置,這個盆地還在下陷,地殼還在活動,今天又地震了,這個盆地下沉還沒有停止,那么如東縣東部海域地震不會結束,相應的5~6級地震還會發生,小地震還會不斷,成了江蘇東部海域的”地震窩“,
2、江蘇歷史上發生過地震嗎?是全國最安全的省份嗎?
可以毫不猶豫的說,江蘇歷史上不但發生過地震,而且次數也非常多。但是有記載以來江蘇發生的地震強度都不是特別高,最高達到六級地震,一次是17世紀六十年代南京、揚州地區的六級地震,最近的一次是1979年溧陽發生的六級地震,除了這兩次以外,其他地震強度普遍在四級、五級,江蘇抗震設防烈度在6--8度理論上講,江蘇也屬于地震高發區域,基本上每天都有地震發生,只不過屬于地殼釋放能量的正常運動,產生的震感人體幾乎感知不到,但是地震統計機構的儀器卻可以準確地記錄這些輕微的震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