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路運動不光發生在四川,當時粵漢、川漢鐵路都發生了保路運動,最終四川保路運動打響辛亥革命第一槍(武昌起義是在四川保路同志軍已經起義、榮縣已經獨立之后,趁端方入川鎮壓,武昌兵力空虛才起事的),這個原因其實很簡單。“四川保路運動實為吾黨辛亥軍興之始”,近年來由于近代史部分領域開襟,四川保路運動取代武昌起義為辛亥首義已經是學界共識。
1、《山海經》的西海西山在哪里?
《山海經》中凡是寫到“海”,就是寫到世界邊緣。這一點在《海經》中通用,雖然有“海外”“大荒”之名,但并不會寫到“出海若干里又有海島或大陸”。“海外”“大荒”的意思就是遠方的意思,“海內”就是中原地帶,《南山經》相當于《海外南經》《大荒南經》,《中山經》就相當于《海內經》。除了說的南方的東海西海,明顯的還有《西山經》的邊緣標志“崦嵫之山”呼應《大荒西經》的神人“弇茲”,《北山經》在每組山后面寫到的有“北海”“幽都”,《東山經》則直接寫了很多“水(海)”中的山,
這些都明顯說明,四方山經寫的就是世界的邊緣。而《中山經》才是中原地帶,另外一個明顯能夠說明問題的結構特點是,四方山經的說山方向,《南山經》東西向,《西山經》東西向,《北山經》南北向,《東山經》南北向,也就是說東南方是相對封閉的,而西北方是相對開放的,這跟中華版圖基本相合。我們知道,中華大地東南沿海,西北則是大陸,向東向南很容易走到“世界邊緣”,向西向北則不易,
所以《南山經》不好從北向南記述,《東山經》也不好從西向東記述,但《北山經》的山則可以從南向北數,而且可以數好多座,《西山經》也可以從東往西數好遠。《山海經》的地域范圍:《南山經》東起浙江舟山群島,西抵湖南西部,南抵廣東南海,包括今浙、贛、閩、粵、湘5省《西山經》東起山、陜間黃河,南起陜、甘秦嶺山脈,北抵寧夏鹽池西北,西北達新疆阿爾金山《北山經》西起今內蒙、寧夏騰格里沙漠賀蘭山,東抵河北太行山東麓,北至內蒙陰山以北《東山經》包括今山東及蘇皖北境,
2、為什么保路運動發生在四川呢?
抄書的傻孩子。保路運動不光發生在四川,當時粵漢、川漢鐵路都發生了保路運動,最終四川保路運動打響辛亥革命第一槍(武昌起義是在四川保路同志軍已經起義、榮縣已經獨立之后,趁端方入川鎮壓,武昌兵力空虛才起事的),這個原因其實很簡單:朝廷判斷失誤,首先,朝廷鐵路國有化的決策是正確的(辛亥革命以后,川漢鐵路公司股東會第一項決議就是鐵路交國家,滑稽不),因為民資根本不可能修成鐵路,其實就跟李嘉誠的套路一樣,占著資源等朝廷來贖。
粵漢鐵路商人投資為主,朝廷要收回筑路權,富不與官斗,鬧騰一下就算了,朝廷也知道湖南人脾氣暴,贖回的條件也可以,所以很快就平息了。四川不一樣,四川沒什么富商,鐵路公司的股份是從升斗小民哪里作為稅務附加收起來的,鄉下人把錢看得重,為了錢要和你拼命,這是原因一;川漢鐵路地質情況復雜,以當時的技術能力根本無法修建(想一下宜萬鐵路什么時候才通車就知道了),所以鐵路必定流產,而川漢鐵路遲遲不能動工,收上來的銀子官府挪用,高管貪污,本錢折了一大半,更糟糕的是,總理施煥拿這個錢去炒股,遭遇股災,血本無歸,退不出本錢了,朝廷要來收爛攤子,拿不出現銀,承諾用保息股票兌換,而川漢公司高管不肯被奪權,封鎖了朝廷用保息股票兌換的消息,煽動川民抵制,這是原因二;四川人溫柔敦厚,朝廷誤認為“川人易于定議”,一味高壓,哪知道同盟會、袍哥早就有打算,借機滲透,發動起義,此為原因三;最后的原因是關鍵時刻四川沒有總督,缺乏堅強的領導核心,致使保路同志會壯大,風潮初期時趙爾巽奉調離川,王人文代理川督,不是正式的,而且清朝的漢人算是“黨外干部”,一開始就對鐵路國有化不積極,默認成立了保路同志會,等趙爾豐到任,保路同志會已經成了氣候,而趙爾豐聽了王人文和成都將軍玉昆的意見,對鐵路國有化也不積極,后來在朝廷的高壓下轉而血腥鎮壓,所以其實“成都血案”才是辛亥革命第一槍,但是是趙爾豐打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