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上:洋務派維護清朝封建制度;改革派主張促進民權,開議會,實行君主立憲制,2.經濟上:洋務派興辦官辦產業;改革派鼓勵民族工商業的發展,但是洋務派的想法有很大的局限性,擴充材料:洋務運動是洋務派,封建地主的改良派,清政府在窮途末路時維護自身恐懼的改良派,洋務派與改革派的主要區別在于:1。1、簡述洋務派洋務派是第二次鴉片戰爭后,特別是在鎮壓太平天國運動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并擴大的統治階級內部的政治派別。當時洋務派的主要代表是清末以恭親王、為代表的滿清官員,地方以曾國藩、李鴻章、左、張之洞為代表的漢族官員。起初...
更新時間:2023-07-24標簽: 洋務派改革派洋務派 全文閱讀4.洋務運動促進了國防現代化,洋務運動原名“同光新政”,所謂“洋務”,是指洋務談判、締結條約、派遣留學生、購買洋槍、按“洋法”練兵、學習西方列強之學、使用機器、開礦設廠等一系列對外關系和對外交往,2.洋務派某種程度上抵制了外國資本主義的經濟輸入,洋務運動的意義,這些官員叫“洋務派”。{0}1、什么是洋務派?洋務派是怎樣出現的?洋務派是第二次鴉片戰爭后,特別是在鎮壓太平天國運動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并擴大的統治階級內部的政治派別。當時洋務派的主要代表是中央政府中以、為代表的滿族官員,地方政府中以曾國藩、李鴻章、...
更新時間:2023-02-04標簽: 洋務派洋務派洋務意義運動 全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