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的山西河北河南這一片大區域。眾所周知,華夏民族的形成以及古中國的來源地在哪里呢,商朝自商湯至紂王亡國,其國都先后有7次遷徙,即商湯時定都毫(今河南商丘縣北);至仲丁時,遷都于囂(今河南滎澤縣西南);河稟甲時,遷都于相(今河南安陽縣西);祖乙初時,遷都于耿(今山西河津縣南);后再遷都于邢(今河北邢縣);至盤庚,定都于殷(今河南偃師縣西),改國號殷,稱為殷商;到武乙時,再遷都到朝歌(今河南淇縣東北),直到紂亡。
1、湯氏祖籍在河南什么地方?
因湯姓系承于商湯,故湯姓最早的發祥地應該是今河南省境。商朝自商湯至紂王亡國,其國都先后有7次遷徙,即商湯時定都毫(今河南商丘縣北);至仲丁時,遷都于囂(今河南滎澤縣西南);河稟甲時,遷都于相(今河南安陽縣西);祖乙初時,遷都于耿(今山西河津縣南);后再遷都于邢(今河北邢縣);至盤庚,定都于殷(今河南偃師縣西),改國號殷,稱為殷商;到武乙時,再遷都到朝歌(今河南淇縣東北),直到紂亡,
因此湯氏再商代就遍布于全國各地,但至秦漢之際,湯姓卻主要以古時的中山河范陽兩郡所轄之境為其繁衍中心。所以現在全國各地的湯姓人家,應該大多來自此地,漢文帝時,湯隆的玄孫湯得新自開封遷至晉陵(今江蘇常州),其子湯璋又徙居交趾(治所再今越南河內市西北)。唐初,陳政、陳元光父子奉命入閩開辟漳州,有湯姓將佐自光州固始(今屬河南)隨從前往,在福建定居,
2、秦漢時期的河東郡在哪里?是指今天的哪片區域?有何依據?
【河東郡】是秦國在其向東開疆拓土之時所設置的一個【郡級政區】,一開始只是秦國在晉西南的一個【軍事區】,最早設置于秦昭襄王時代,秦昭襄王任命的第一任河東郡守叫王稽。秦朝建立前后(秦王政時代),【河東郡】逐步轉化為一個徹徹底底的【行政區】,并成為秦朝初建時的三十六郡之一,以及秦朝滅亡前的四十八郡之一,
漢承秦制,在很多地名上也沿用了秦朝的地名,【河東郡】也便成為了縱貫兩漢四百年的一個【地方行政區】。漢武帝設置刺史制度以后,【河東郡】在監察方面歸【司隸校尉部】(俗稱【司州】),【河東郡】與【河內郡】、【河南郡】并稱【三河】,與關中平原的【三輔】(京兆府、馮翊郡、扶風郡)并稱【三輔三河】,是大漢帝國統治的腹心之地,六郡往往均歸【司隸校尉部】監察。
東漢末年,【州】從監察區轉化為行政區,自此以后【河東郡】便在行政上徹底隸屬于【司州】之下,以上便是秦漢時期【河東郡】的大體流變,那么秦漢的【河東郡】具體包括哪些地方呢?它們又是我們今天的哪里呢?寒鯤根據《中國行政區劃通史·秦漢卷》與《中國歷史地圖集》為您梳理一番:秦漢時期的【河東郡】總體上來說,對應著我們今天的【晉西南地區】(山西省西南部,也被簡稱為【晉南】)。
它的郡治(郡守駐地、地區中心)位于當時的安邑縣(郡治縣城正是今天夏縣西北的禹王城遺址),它在西漢時期下轄安邑、猗氏、解、蒲坂、汾陰、濩澤、臨汾、垣、皮氏、平陽、彘、楊、北屈、襄陵、蒲子、絳、聞喜、端氏、河北、左邑、大陽等21縣和若干侯國,它在東漢時期則下轄安邑、左邑、長修、狐讘、騏、楊、平陽、臨汾、汾陰、蒲坂、大陽、解、皮氏、聞喜、絳邑、永安、河北、猗氏、垣、襄陵、北屈、蒲子、濩澤、端氏等24縣,基本上沒有多么大的變化。
對應到的市縣地名,秦漢【河東郡】基本上囊括了:臨汾市下轄的:臨汾市區、霍州市、洪洞縣、汾西縣、隰縣、永和縣、吉縣、大寧縣、鄉寧縣、蒲縣、浮山縣、襄汾縣、侯馬市、翼城縣、曲沃縣運城市下轄的:運城市區、夏縣、永濟市、河津市、稷山縣、新絳縣、絳縣、聞喜縣、臨猗縣、萬榮縣、芮城縣、平陸縣、垣曲縣晉城市下轄的:陽城縣、沁水縣見下圖以上便是秦漢時期【河東郡】的基本情況如果您覺得本文對您有所幫助的話,一定要點贊支持哦,
3、河南人的起源是哪里?
河南,黃河之南,環境優美土地肥沃物產豐饒人杰地靈四通八達,儼然就是中國的心臟。關于河南人的起源,這個要從考古學地理學生物學歷史學的角度去看待,主要是從歷史學的角度去看,眾所周知,華夏民族的形成以及古中國的來源地在哪里呢?就是在今天的山西河北河南這一片大區域,先秦時期河南這里都已經很發達了,有一句話叫做得中原者得天下,農業文明在這里已經遙遙領先世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