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機場旅客吞吐量1.0億人次且貨郵吞吐量207萬噸,上海機場旅客吞吐量7500萬人次且貨郵吞吐量376萬噸,廣州白云機場旅客吞吐量7000萬人次且貨郵吞吐量190萬噸,這是我國三大核心機場的吞吐量指標。即便2030年的青海國際大機場的2100萬旅客吞吐量也只是如今三大機場指標的1/3~1/4;而貨郵吞吐量哪怕達到12萬噸也只是三大機場的1/20~1/30,也是在貨郵吞吐量上不足為奇,但相比貨郵吞吐量要比旅客吞吐量表現的更為積極進取。
1、青海迎來國際大機場時代:年旅客吞吐量21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12萬噸,你怎么看?
青海迎來大時代,而且是一種預期規劃容量。通過規劃擴建后的三期改擴建工程,將按照滿足2030年旅客吞吐量21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12萬噸的目標設計!據2018年指標顯示:首都機場旅客吞吐量1.0億人次且貨郵吞吐量207萬噸,上海機場旅客吞吐量7500萬人次且貨郵吞吐量376萬噸,廣州白云機場旅客吞吐量7000萬人次且貨郵吞吐量190萬噸,這是我國三大核心機場的吞吐量指標,
相對與全國其他城市是具有十分明顯的優勢,可作為標桿性對比還是有一定的必要。也就是說:即便2030年的青海國際大機場的2100萬旅客吞吐量也只是如今三大機場指標的1/3~1/4;而貨郵吞吐量哪怕達到12萬噸也只是三大機場的1/20~1/30,也是在貨郵吞吐量上不足為奇,但相比貨郵吞吐量要比旅客吞吐量表現的更為積極進取!更何況,蘭州貨郵吞吐量2018年為4萬噸左右,要在2030年達到12萬噸還是有難度,
可旅客吞吐量如今還不到700萬人次,要在2030年達到2100萬人次也是不容易。如今西寧的機場實力預計是排在了40名開外,年增長率能夠超過8%,才有機會實現以上的目標。想來實現這個目標還是有一定難度!一帶一路發展戰略是我國未來最重要的國際發展路線,以西北地區的關中平原地區核心城市西安為中心的發展戰略,
2、國內多個機場迎來旅客貨郵吞吐量負增長!高鐵競爭是主要原因嗎?
2019年4月,全國機場共完成旅客吞吐量1.1億人次,同比增長了3.7%,航班總計起降架次同比增3.95%,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長3.45%,實現了架次、吞吐雙增長。但在總量保持小幅增長的同時,我國37個千萬級機場中,有十個機場旅客吞吐量卻出現了負增長,如此大規模的負增長在我國航運史上還是首次,有業內人士預計,今年四月或將成為國內機場吞吐量由增到減的分水嶺。
從數據看,首都機場吞吐量降幅最大,同比下降了5.9%,海口、三亞機場同比分別下降了2.1%和2%。另外福州、寧波、青島、烏魯木齊、昆明、杭州、哈爾濱七個機場出現吞吐量負增長情況,從區域看,位于西南的云貴川以及海南等傳統旅游大省下滑最為明顯。今年4月,四川13個航空機場中,綿陽南郊機場、宜賓菜壩機場、甘孜康定機場3個機場出現旅客吞吐量負增長,分別下降2%、2.56%和25.52%,
2018年客運量突破1億人次的國內第一大機場首都機場,今年4月首都機場的旅客吞吐量約同比降幅5.9%。在旅客吞吐量下滑的同時,部分省份機場貨郵吞吐量也出現明顯下滑,云南省4月貨郵吞吐量同比下降3.65%。貴州省4月貨郵吞吐量同比下降0.51%,四川省南充高坪機場、廣元盤龍機場、甘孜康定機場3個機場貨郵吞吐量出現負增長,分別下降3.86%、14.38%和100%。
從全球市場來看,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全球航空客運市場最新報告顯示,2019年3月全球航空客運需求同比增長3.1%,這是近9年來最慢的增速,也就是說,我國部分機場吞吐量下降不是特例,全球都有減緩或下降的跡象。那么造成這種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首先,國內短途航空運輸受到高鐵的沖擊很大,今年以來,全國又有多條高鐵線路建成通車,也實施新的列車運行圖,全面優化高鐵列車開行方案,對民航運輸尤其是短途運輸自然產生了一定的沖擊。
以4月吞吐量降幅最大的北京首都機場為例,隨著膠濟高鐵的通行及線路優化,2019年4月10日后,青島北至北京南“一站直達”高鐵的開通,車程僅需3小時,對北京至青島的航線帶來巨大沖擊,隨著全國高鐵網絡的不斷完善,我國運輸網絡結構也將發生重大變化,對民航市場的沖擊明顯,尤其是短途航線。民航與高鐵將在較長時間內處于一種相互競爭、共同成長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