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主問荊州之敗諸葛亮怎么沒算到,諸葛亮什么都能算,劉備的夷陵之戰等探子畫好圖送諸葛亮看,諸葛亮也連叫不妙,問題就沒有處理辦法,這里值得懷疑的是為什么劉備每每打大仗怎么不帶諸葛亮呢。三、諸葛亮借道荊州北伐的結果分析如果諸葛亮借道從荊州北伐,那他首先就對撞的是魏國的荊州重兵防線,諸葛亮既要防漢中防線,又要對敵魏國荊州防線,以諸葛亮的實力,從軍事上分析,如果走這條路北伐,蜀國幾乎是馬上遭到魏國南面和西面兩線攻擊,很快就會滅亡。
1、關羽失荊州后,蜀國有近百萬大軍,諸葛亮為何不再次奪回荊州?
劉備取得荊州、益州后,勢力有了很大的發展,襟江帶河、掌控南北的荊州地理位置尤其重要。但是,荊州對于盤踞江東的孫權來說更為重要,孫權將荊州視為吳國立國之命脈,孫權認為,荊州和江東山水相連,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假若不控制荊州,孫吳在長江下游便立足不穩。但是劉備又不肯輕易放棄荊州,還派遣武藝絕倫、驍勇善戰的心腹大將關羽鎮守之,
如此一來,孫、劉兩家簽訂的盟約宣告作廢,彼此關系逐漸惡化,乃至徹底破裂。公元215年,孫權派兵攻取了長沙、桂陽、零陵三郡,關羽率軍反擊,劉備則率師出川聲援關羽,之后又重新奪回了三郡,恰在此時,曹操率魏軍大舉南征,已經兵至漢中,劉備擔心益州安危,被迫主動與孫權講和,孫、劉約定以湘水為界平分荊州。盡管吳蜀雙方暫時罷兵息戰,平分了荊州,但孫權無時無刻不在籌劃謀奪整個荊州,
公元219年,鎮守荊州的蜀將關羽乘曹軍主力調往合肥抵御孫吳之機,率大軍圍攻樊城,因他傾巢而出,造成其防地兵力空虛,孫權接受了曹操建議,命大將呂蒙率奇兵偷襲荊州,打了關羽一個措手不及。關羽被吳軍抄了后路,被迫撤圍回逃,呂蒙設伏兵擒獲了關羽父子,并將他倆處死,荊州全部歸了東吳,公元220年,雄才大略的曹操病逝,其子曹丕廢黜漢獻帝,自稱皇帝,改國號魏。
220年,在諸葛亮等人的倡議下,劉備在成都即帝位,國號漢,史稱蜀漢,他任諸葛亮為丞相,劉備稱帝后,決心舉全國之力討伐東吳,一為關羽報仇,二為重新奪回荊州。諸葛亮、趙云等諸臣苦苦相勸,希望劉備以大局為重,暫時放下個人恩怨,停止伐吳,全力對付咄咄逼人的曹魏,但劉備主意已定,始終不聽,史載,221年陰歷7月,劉備率10萬大軍(小說《三國演義》中夸大為70萬)空國而出,順流東下,出川伐吳,因戰略戰術失誤,蜀軍在彝陵虢亭被東吳大將陸遜擊潰,死傷了7、8萬人,大將張南、馮習陣亡,蕃王沙摩柯、將軍杜路、劉寧等人投降了陸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