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題主之前是做餐飲行業的并且已經有了自己的餐飲店,那么完全可以入駐美團做外賣商家,外賣對于商家來講。外賣行業慢慢地出現兩極分化機即強者越強和弱者越弱的現象,專注品牌的一些的大商家已經走在了平臺排頭的位置,很多小商家在外賣平臺卻已奄奄一息,還有一些商家卡在中間位置還有些小利潤可圖。
1、入駐美團做外賣商家怎么樣?
這個主要看題主之前是做什么的:1、如果題主之前是做餐飲行業的并且已經有了自己的餐飲店,那么完全可以入駐美團做外賣商家,外賣對于商家來講:第一,是經營場景的擴張,從堂食場景擴張到了外賣場景,目前的外賣已經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吃飯解決辦法。第二,外賣實際是對于店鋪經營的一個增量,2、如果題主之前不是做餐飲的,想要現在入駐美團外賣做商家,那么需要確定一下:1你打算做長期的還是做短期的,你打算全職做還是兼職做。
2、那些依賴美團的外賣商家,現在都怎么樣了?
外賣行業慢慢地出現兩極分化機即強者越強和弱者越弱的現象,專注品牌的一些的大商家已經走在了平臺排頭的位置,很多小商家在外賣平臺卻已奄奄一息,還有一些商家卡在中間位置還有些小利潤可圖,不知道題主是單指的美團平臺一家,還是說所有的包括餓了么等外賣平臺。年初餓了么提出暖冬計劃,已經在一小部分城市開始降低商家費率,確實讓部分商家感到了暖冬的到來,但是寒冬的到來是什么原因呢?是餐飲界的競爭導致的還是平臺的高費率造成的?毋庸置疑的原因的兩者都有,然而大部分商家只認后者這樣情況,覺得在本來就不太有利潤的行業,平臺又插了一腳,簡直是雪上加霜,
外賣行業剛開始時,平臺大搞補貼讓商家入駐,很多商戶認為行業新形式已到,丟掉線下的優勢去追求平臺帶來的暖風,即使你不丟掉線下的優勢,線上的大風也會把你吹倒。做的最好的是做專注品牌的一波留了下來,還有就是自己有一定實力基礎和想法的商家憑借平臺的余風的商家存活下來,在商戶、平臺、顧客三者之間需要一個平衡點,這個平衡點就是平臺的費率商家滿意,商家的價格顧客滿意,顧客的依賴平臺滿意,在平衡點還達到的時候,不能單靠依賴線上或線下,要做到兩者兼顧各有所依。
3、美團提成太高,美團商家如何生存?
王興:站在巨人肩膀上看高低美團點評創始人、CEO王興(右2)從校內網、飯否到美團,王興一直在連續創業,可創辦美團點評之前,王興還只能算一個互聯網創業者,可經過一系列并購、投資、運作之外,“吃”這一剛需,并不僅含外賣、團購,而是一個絕佳的流量入口,也正因為如此,美團已轉型為“生活服務電商”,敢與阿里、騰訊等互聯網 巨頭叫板、博弈。
今年,王興收購出行領域的摩拜單車,而去年,美團試點打車業務的同時,又推出“小象生鮮”;2015年,與成立于2003年的大眾點評合并,成立“美團點評”;再往上推,從2012年至2014年,王興也是動作頻乃:貓眼電影獨立、推出餐飲外賣服務同時推出酒店預定服務、接著又推出旅游門票預定,緊緊攥著剛需,以流量為入口,王興“橫沖直撞”,用一種清晰的邏輯向外擴張。
9月6日,美團舉辦的全球發售新聞發布會上,美團點評聯合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王興說:“全世界互聯網行業就是O2O的歷史,從線下到線上的過程,美團在需求側,3.4億年度消費用戶,平均每4個中國人中就有一個在美團上花過錢,和全國470萬線下商戶合作,已經完成對內地的各個地區覆蓋,把美團點評建成最大電商平臺之一。
”“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在美團上花過錢”,這個龐大的流量數據,本身就讓美團有很多將不可能變成可能的機會,雖然,市場最為關心的還是美團的盈利問題,可對于投資者而言,美團在商業模式、盈利方式、以及未來可擴張邊界的憧憬和想象力,會更吸引人。美團點評上市股權架構,是家族企業傳承和治理的基石,據招股書,目前騰訊為美團點評第一大股東,其次是紅杉資本與其他投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