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而看不起廣東人的做派,但我覺得,反而是廣東人的這種風氣比較好,這也是務實的一種體現。廣東自古都是以家族聚居的形式生活的,至少大部分地區是這樣,這與長江以北的地區是不同的,對各種風俗的理解,是真正以禮為主,不會給人造成太大的負擔,在廣州生活了二十多年,認識很多廣東的朋友,默默想想,這些認識的廣東人的確很低調,沒有幾個高調的人。
1、現代的廣東人是如何看廣西人的?真的是“兩廣一家親”嗎?
本人廣西的,曾在江西讀書,同學中也有廣東人。我覺得沒有像很多人說的“一家親”的感覺,但是我和廣東人呆在一起,總是特別能夠容易地接受對方。相對于外省人,特別是北方人,我更能理解廣東人的言行,大概是由于都屬于嶺南文化的原因吧!在江西讀書時,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海南的同學。有一次在中山路步行街購物,當時我正在和導購討價還價,一個操著生硬普通話口音的靚仔,上來就拉著我的手問:“同學,你是哪里人?”“廣西的!”我看著他驚奇的表情,回答到!“我海南的!我們是老鄉呀!”他顯得非常激動!后來,我們到八一廣場旁邊的沃爾瑪超市,買了一只9.8元的烤雞還有兩瓶可樂,
2、感覺廣東人很低調,是不是這樣的?為什么?
在廣州生活了二十多年,認識很多廣東的朋友,默默想想,這些認識的廣東人的確很低調,沒有幾個高調的人。有一次同學聚會,一個同學的老公是當地有名的地產商,可是開車帶我們看看他開發的小區,沒有一句自我炫耀的話,也沒有一絲洋洋自得的樣子,雖然我是個窮鬼,其他同學雖然小有產業,但距離他們的財產可謂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當然不是說廣東沒有暴發戶,沒有調子很高的人,但總的來說,相對而言,這個判斷應該還是可以成立的。究其原因,我想這跟廣東的地理、生產方式和歷史文化大概關系密切,首先,廣東的珠江三角洲和韓江三角洲地少人多,水稻一年三熟,其他無論種香蕉還是甘蔗,都必須付出很大的勞動力和精力,廣東海岸線很長,海邊的人謀生更是看天吃飯,生死不由自主,加上臺風每每肆虐海岸,廣東人又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的地方,財富可能一夜之間化為烏有。
艱苦的勞作,培養了人刻苦耐勞樸實的性格,看天吃飯,則形成了禍福無定,尊祖敬神的傳統,其次,廣東自古都是以家族聚居的形式生活的,至少大部分地區是這樣,這與長江以北的地區是不同的。家族生活長幼尊卑有序,建筑也多是以家族為中心的建筑方式,不論是珠三角的大屋,還是潮汕成排的建筑,或客家人的圍屋、土樓莫不如是,
注重禮儀也成了這里的文化傳統。再次,廣東是中國近代工商業最早發源的地方,海外關系復雜,反而是對于權力相對疏離,商業講究和氣生財,人與人的關系也相對平等,奇怪的是,在民風低調的同時,廣東民風自古彪悍,所以,輕易不要高調,以免遭到意外之災。離中心遠,比較少權力的保護,人也會少一重傲慢,只是隨意想想,不一定就對。
3、廣東人真的像網上傳的那么有錢嗎?
廣東人真的像網上傳的那么有錢嗎?俗話說得好:“不到廣東不知道自己錢少”(少得可憐)!那一年,我們到廣東黃埔辦事,事后,老板很是客氣非請客不可!“客隨主便”盛情難卻矣!老板帶我們一行來到了一間富麗堂皇的“五星”大酒店。老板身著短衣短褲,一雙拖鞋,一臺甚不起眼的舊車,我凝視著酷似“打工仔“的老板與如此氣勢恢宏的大酒店仿佛格格不入!我們一行彼此間眼神交流后隨著老板進入酒店最高處的“旋轉餐廳”。
我們忐忑不安地坐了下來,我尋思我們或許將被“宰“,“開弓沒有回頭箭“被宰亦無奈!老板用廣東話點菜后,一會兒,一桌山珍海味映入眼簾。老板一聲令下,我們便大開“殺戒“胡吃海喝起來,客觀地說“廣東菜“較之“湘菜“更勝幾籌!酒醉菜飽之后我亦開始擔憂起來,這幾月工資恐怕付之東流矣!老板詢問在座各位添菜否,我們異口同聲地說:“夠了夠了”。
4、全國經濟第一大省廣東,廣東人怎么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