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是深圳發展前行的重要機遇,而深圳的探索現行,更是粵港澳大灣區各城市的重大利好,這將為深港合作帶來新的機遇,深圳建設先行示范區意見的很多建議政策,其實是與整個大灣區、與香港的規劃戰略相配合的。如下表,2017年的統計數據,深圳最高價/最低價的比值只有7.7,遠遠低于上海的62.2,廣州的39.7,南京的38,也低于北京的17.1,杭州的21——從這個表看,與其它城市比,深圳豪宅低估了,而普宅高估了(可能和深圳城市太小有關).如圖一從2019年供應情況看,很明顯,適合改善型的區域,刨去公寓南山福田住宅供應很少圖二。
1、對于要去深圳生活、工作的人,你有什么好的建議?
第一,第一份工作追求平臺多余追求收入,月薪5000和月薪7000本質上并無區別,好的平臺可以在你下一次跳槽獲得更好的議價條件。第二,同一個平臺工作兩到三年,可以考慮爭取內部晉升或者外部跳槽機會(如果內部無法晉升),第三,35歲前要讓自己保持狼性,莫忘初心,記得自己來大深圳是為什么,是想闖出一片天,不是來享受生活。
2、在深圳地區買房有些什么好的建議?
如果你是說2019年的話,買得起的情況下,盡量買改善型住宅(包括學位房、豪宅),區域:以過去原關內南山、福田、前海寶中的改善型為主,深圳各城市副中心核心地段的也有機會。也就是說,2019年,深圳改善型的機會比普通剛需房更大,理由:1、剛需房是有天花板的,剛需房價需要和城市普通居民收入掛鉤。這幾年,剛需們收入增長不明顯,但剛需房價經歷2015年以來這輪大漲后也到了高位,剛需們要湊齊六個錢包才能勉強買得起,
如果沒有大量投資力量的介入,剛需們的購買力,并不能支撐剛需房價短期再迅速上漲。2、改善型其實受益于上輪房價上漲,而剛需最受傷,很簡單的道理,所謂改善型,之前都是有房子的,所以上一輪房價上漲,改善型是受益者,他們只需要賣掉一套原來的房子(或者做貸款),就能以較小代價改善。再加上,改善型本身的收入水平也往往更高,
——他們對高房價的承受力更強,而剛需們實際是最受傷的,他們買房只能靠自己的工資性收入——靠工資買幾百萬的房子確實不容易。如果2019年政策放松,讓成交量有所恢復,正是這些改善型賣掉舊房,買改善型物業的好機會——很多人想換房很久了,而深圳改善型比剛需房供應緊張很多,3、改善型尤其豪宅的價格,更多是和高收入人群、財富階層收入及資產配置習慣掛鉤——短期還有空間。
這個方面,深圳藏龍臥虎,別的不說,380多家上市公司,再加上上下游產業鏈的老板和高管,這里面蘊藏的購買力是極強的,而且這幾年,深圳對外地財富階層的吸引力越來越強,恒大許家印就在深圳灣1號購入多套物業就是冰山一角。從這些群體看,深圳改善型尤其豪宅的價格,還有空間,4、深圳豪宅價格與普通住宅價格的差距不大,遠小于香港、曼哈頓等——這可能意味著,深圳豪宅依然被低估了。
淘哥的經驗是,一般而言,金融中心城市的房價均價和天價豪宅之間,大概4—6倍的差距,也就是說,如果按照深圳均價5.4萬計算,天價豪宅能賣到21萬-32萬左右。曼哈頓的均價約10萬和天價40-80萬的差距,差不多就是4-6倍,而香港更特別一點,均價和頂豪能到10倍,香港最貴的房子,價格能到150-250萬港幣一平米,
拿最高價和最低價相比,深圳比值也出奇的低。如下表,2017年的統計數據,深圳最高價/最低價的比值只有7.7,遠遠低于上海的62.2,廣州的39.7,南京的38,也低于北京的17.1,杭州的21——從這個表看,與其它城市比,深圳豪宅低估了,而普宅高估了(可能和深圳城市太小有關).如圖一從2019年供應情況看,很明顯,適合改善型的區域,刨去公寓南山福田住宅供應很少圖二,
3、國家支持深圳建設,對深圳有什么好處?
謝邀!這讓我想起了1979年那個故事,小平同志南下深圳,將中國大陸向外開放,這是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使得今天的深圳作為國家對外開放的港口,經理突飛猛進,不難看出當初國家領導人選擇深圳作為實驗田,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那么時隔40年,將近半個世紀,新一代國家領導人又將深圳作為建設先行示范區,這樣的重大決策必將對深圳以及周邊地區帶來很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