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本名子美,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少陵夜老,與李白并稱為“杜麗”,因此,后人又把他稱為杜釋伊和杜工部,70年,杜甫死于潭州至岳陽的小船上,元二年,杜甫他棄官入川,杜甫與李白齊名,被譽為世界“杜麗”,為了區別于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和杜牧,也就是“小杜麗”,杜甫和李白也被稱為“大杜麗”,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712—770),本名子美,少陵葉老,盛唐大詩人,人稱“詩圣”。祖籍湖北襄陽,河南珙縣人。初唐詩人杜之孫。唐肅宗,警官留下拾遺。入蜀后,經朋友推薦,他被任命為建南節度使,并在工商部任職。因此,后人又把他稱為杜釋伊和杜工部。杜甫與李白齊名,被譽為世界“杜麗”。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他有“至君之,堯舜之,而后使風俗純”的宏愿。他熱愛生活,熱愛人民,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他痛恨邪惡,批判和揭露了宮廷的腐敗和社會生活中的黑暗現象。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他愿意犧牲自己來拯救人民的苦難。
2、 杜甫的 資料簡介(30字公元712年,生于河南鞏縣。杜甫少年時先后游歷吳越、齊、趙,期間曾赴洛陽升官,三十五歲后,先考長安,落后;后來,他把賦獻給皇帝,獻給貴族。官場失意,見證了唐代上層社會的奢靡和社會危機,天寶十四年,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陷,杜甫先后轉戰多地。元二年,杜甫他棄官入川,雖然他逃避了戰爭,過著相對安定的生活,但他仍然關心民生和國家大事。70年,杜甫死于潭州至岳陽的小船上,杜甫,本名子美,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少陵夜老,與李白并稱為“杜麗”。原籍湖北襄陽,后遷居河南珙縣,為了區別于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和杜牧,也就是“小杜麗”,杜甫和李白也被稱為“大杜麗”,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