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漢末年,曹操在派人迎回漢獻帝之后,就算是順勢占領了洛陽也并沒有繼續定都在洛陽,而是強制性地將東漢國都從洛陽遷移到了許昌。董卓這個人是接到當時東漢朝廷外戚同時還是大將軍何進的命令才進入洛陽的,同時進入洛陽的還有丁原率領的部隊,朝廷之中還有何進和何進弟弟何苗所統帥的部隊,按照道理來說董卓以區區三千兵力控制洛陽是很難,但是董卓卻做到了,我們可以看看董卓是如何控制洛陽的。
1、洛陽具體算是多少朝古都?
洛陽是九朝古都,從小就知道這件事。至于十三朝之說我不認可,因為按照西安的定都方法,洛陽可能不止十三,要知道西安還在長!九朝古都這個稱號的含金量遠高于西安的十三朝,這是乾隆御批的,那是陜西人自己吹的,完全不是一個概念。乾隆時期的史料比現在的史料更齊全,畢竟當時沒有大規模的外國入侵,歷史資料更完善,乾隆皇帝唯一稱贊過的古都洛陽,根本沒有提西安的事,西安人因此仇恨乾隆,好尷尬。
2、董卓如何以三千兵力控制洛陽?
董卓這個人是接到當時東漢朝廷外戚同時還是大將軍何進的命令才進入洛陽的,同時進入洛陽的還有丁原率領的部隊,朝廷之中還有何進和何進弟弟何苗所統帥的部隊,按照道理來說董卓以區區三千兵力控制洛陽是很難,但是董卓卻做到了,我們可以看看董卓是如何控制洛陽的,董卓進京的良好時機據《后漢書》的據記載:董卓進京真的是一個十分好的時機,當時的東漢朝廷內部就已經發生了暴亂,大將軍何進本來是當時的朝臣袁紹,曹操等人的領袖,預謀除掉所有的宦官,卻被宦官率先招進皇宮殺死,何進一死導致當時的何進同黨袁紹等人直接沖進皇宮誅殺全部宦官,幾個宦官帶著小皇帝逃了出去,但是在攻殺宦官的時候,這些何進的同黨怨恨何進的弟弟何苗與他們不站在一邊,幫助宦官做事,于是何進的弟弟車騎將軍何苗被殺。
何進和何苗的被殺使得洛陽城中的軍隊失去了領導者,同時董卓在進入洛陽之前,看到洛陽的火光,知道洛陽有變,于是快馬加鞭的趕往洛陽,最終在路上找到了流落在外的小皇帝和陳留王,這使得董卓有了政治上的資本,這就是董卓的好時機,本來可以控制董卓的外戚勢力和宮內的太監勢力居然發生了火拼,導致霍亂東漢王朝的外戚和宦官至此同歸于盡,導致形成了大量的政治真空,同時洛陽的軍隊因為失去了何進和何苗兩個兄弟的領導,一時之間也不知道怎么辦。
這就等著董卓前來接受,董卓掌控洛陽的全過程董卓帶著皇帝進京以后,當時的洛陽主要有三只部隊,一只是執金吾丁原帶領的部隊,還有一只騎都尉鮑信在泰山募得的新兵,最后是洛陽原本的禁軍。這三支部隊基本上都垮了,騎都尉鮑信在洛陽勸當時袁紹趁著董卓還沒有立足洛陽之前除掉董卓,畢竟當時的何進留下的相當一部分軍隊在袁紹這些人的手中,但是袁紹畏懼董卓,居然不敢。
而鮑信只好帶新兵直接回泰山,第一支部隊就沒有。董卓隨后使計,他讓自己的每隔四五天就偷偷跑出城,然后再大張旗鼓的往洛陽城中來,這導致洛陽城中的官吏以為董卓大軍正在源源不斷的趕來,使得洛陽公卿十分害怕,而何進和何苗手下的軍隊,則是在這段時期逐步歸降董卓。第二只軍隊歸降了董卓,第三只部隊,執金吾丁原的部隊,董卓使計讓丁原部將呂布殺了丁原,呂布帶著丁原的部下投奔了董卓。
值得一提的是董卓曾在并州作戰過,而且擔任過并州刺史,呂布說不定以前就與董卓有舊,第三只部隊被董卓收服。至此洛陽城的軍隊全部被董卓控制,導致洛陽公卿無力對抗董卓,董卓為了控制東漢朝廷做出了政治舉措也讓他更好的控制了洛陽董卓當政以后對于東漢的高門望族也有了一定的安撫,他恢復當年企圖覆滅宦官的士族領袖陳藩和外戚竇武,以及追隨他們的士族黨人們。
當年黨人們和宦官相互斗爭,一敗涂地,導致第一次黨錮之禍和第二次黨錮之禍,士人打擊沉痛,董卓對于這些人名譽的恢復,使得當時的士族和高門望族還是很滿意的,同時他還啟用了一大批名士,比如蔡邕,劉表,劉岱等人。雖然這些人都不服從,都認為董卓禍國殃民,當然他們這些人也沒有判斷錯董卓的為人,但是董卓最低擺出了一個姿態,使得當時的士族最低不會反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