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廓前側面的骨突,其自由邊緣向前卷曲,稱為耳輪,耳輪腳高出外耳門,外耳道門前的結節叫耳屏,對耳輪前端下端的突起叫對耳輪,對耳輪前方的深凹稱為耳甲,被耳輪足分為上部較小的耳甲船和下部較大的耳甲腔,外耳腔通向外耳道,“耳廓”是外耳的一部分,是收集聲波的裝置,標準定位:耳穴在面部,耳屏上切跡前方,下頜髁突后緣,張口處有凹陷。
標準定位:耳穴在面部,耳屏上切跡前方,下頜髁突后緣,張口處有凹陷。快速取穴:耳屏上緣前方,張口處有凹陷,為耳穴。作用:二門穴屬于手少陽三焦經穴,具有聰耳開竅、清熱活絡、降濁養心、安神定志的功效。經常按摩此穴位,可以促進耳部循環,預防和緩解耳部疾病。延伸資料:注:由于耳穴位于耳前,深部有頸內動脈和靜脈,直刺不宜過深,以免刺到頸內動脈和靜脈。深層穴位是耳穴,組織多,不能用粗針強刺激,以免傷及耳朵組織,造成內耳深層疼痛。比如開口針灸,不要離針太久,離針期間不要讓患者過分張口或說話,以免壓彎或折針。如果留針時間過長,患者往往會因為長時間張口的疲勞而閉嘴,容易導致針頭彎曲折疊。
2、耳廓的解剖特點是什么?“耳廓”是外耳的一部分,是收集聲波的裝置。它的大部分由彈性軟骨支撐,并覆蓋著皮膚,皮下組織小而致密,富含血管和神經,耳廓下端下垂部分,無軟骨,僅由皮膚、結締組織和脂肪組成,稱為耳垂。顱骨兩側附著有耳廓韌帶、耳廓肌肉、軟骨和皮膚,耳廓前側面的骨突,其自由邊緣向前卷曲,稱為耳輪,耳輪腳高出外耳門。在螺旋線的前面,平行于它的拱形脊叫對面螺旋線,它們之間的凹槽叫耳舟,對耳輪的上端分叉成對耳輪(上下)腿。腳之間的凹陷稱為三角窩,對耳輪前方的深凹稱為耳甲,被耳輪足分為上部較小的耳甲船和下部較大的耳甲腔。外耳腔通向外耳道,外耳道門前的結節叫耳屏,對耳輪前端下端的突起叫對耳輪。耳屏和對耳屏之間的凹陷稱為層間切跡;耳屏和耳輪腳之間的凹陷是耳朵前面的切跡,耳廓后內側略腫脹,表面凹陷和凸起與前外側略對應。耳廓后內側皮下組織略疏松,皮膚可動性大于前外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