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級以上官服為紫色,四級,五品服猩紅色,六級,七品服綠色,八級,九品服青色。官服顏色看官品:一到三品服紫色;四,V 品服朱;六、七品服綠色;八、九品服清,唐代三級以上官服為紫、四級、五品服猩紅、六級、七品服青、八級、九品服青色;官帶飾品也和檔次有關,從高到低:玉,金,銀,??石頭(黃銅礦石)。
古代有句話叫“衣比人重要”,意思是說官場上的人,看衣著就能大致確認自己的地位。但我們知道,象征官階的“補藥”是從明代開始出現的。明朝以前,如何通過官服來區分相應的軍銜?其實從官服上很難區分等級。在古代,官服統稱官服,但由于其特定的形狀、用途和場合,還有許多其他名稱。
宮廷禮服相當于現在的禮服,參加祭祀、盛宴、祝賀、表拜等重要儀式時穿著。官員在儀式之外的其他公共場所的著裝稱為官服,又稱品服,是正式的制服。明清以前,各級官員以顏色區分等級。唐代三品以上為紫,五品以上為妃,七品以上為青,九品以上為青。在唐高宗的時候有人建議89級的深藍色官服容易和3級以上的紫色混淆,我就改成了89 品服 Bi。
一品:180歲衣服:紅寶石帽頂、繡鶴自一品:81歲衣服,加524-二品設計:紅寶石頂、繡麒麟官職如:將軍、府尹、155歲衣服:珊瑚頂、繡錦雞自二品:67歲衣服,加444-二品衣服。繡孔雀39兩,加204兩圖案:青玉頂,繡豹官職如:將軍(正)游擊(屬)四品:舊薪105兩禮服:青金石頂,繡云煙27兩,加114兩圖案:青金石頂,繡虎官職如:都司五品:舊薪80兩禮服:水晶頂,繡白。兩種圖案:素金上衣,繡犀牛官位,如:八品衣裝:四十品年薪;繡鵪鶉兩種圖案23項:金頂凹版雕刻,繡犀牛官位,如:授千項官位:年薪35項;服飾二品:凹版雕金頂,繡麻雀紋:凹版雕金頂,繡海馬官位。
3、在唐朝,不同品級的官吏,朝服顏色也各不相同,請告訴我唐朝各個品級官吏的...官服的顏色始于唐代:三品以上的紫袍,金魚袋;五袍以上,戴銀魚袋;六品以下綠袍,無魚袋。職位高等級低的官員還是按照原來的品服色。如果你是宰相,沒得三等獎,官銜里一定要帶“賜紫金魚袋”四個字;國家官員,不分等級,都穿長袍。直到清朝才徹底廢除了這種服裝顏色的制度,只把帽頂和輔服分開分等級。清朝的官服原則上都是藍色的,慶祝的時候只能是深紅色。郊區通常是紅色和藍色,而便衣是黑色。
楊迪制定了隋朝的官方服裝制度,皇帝和王子們各自穿著他們的衣服。下令不許百姓穿黃色衣服,從此黃色也成為皇帝的專用服裝顏色。唐代服飾是中國古代服裝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當時絲綢業發達,審美觀念獨特,所以官服的質地和樣式更加講究,鋤頭的形狀多種多樣,彩服形成體系,胡服相當流行,女裝色彩豐富。五代十國,衣冠大體沿襲唐朝制度,但首服也有一些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