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時期的官肉就是羊肉,皇帝才能吃牛肉,其他官員才能吃羊肉,百姓不準吃羊肉。夏天吃羊肉很好啊,只要不嫌貴,可以放開了吃,最能體現夏天吃羊肉的特點,必須要吃的渾身大汗淋漓,很多地方就有夏天吃羊肉的習俗,各地火熱的“伏羊節”就是標志,盡管“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但很多地區有“大伏天吃羊肉”的傳統,當地人認為,夏天吃羊肉吃得大汗淋漓,可以“發汗排毒”。
1、夏天吃羊肉怎么吃才更好吃?
夏天吃羊肉很好啊,只要不嫌貴,可以放開了吃。很多地方就有夏天吃羊肉的習俗,各地火熱的“伏羊節”就是標志,僅僅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就有三個:徐州。江蘇省非遺;蕭縣,安徽省非遺;莊行。上海市非遺,最有名的是徐州,每年夏天入伏開始,出伏結束,長達40天,所有民俗節日最長的。伏羊節源于彭祖,老神仙發明了“羊方藏魚”菜譜,把魚塞進羊肉里面燉熟或者蒸熟了吃,已有4400年歷史,
伏羊節成于漢朝,《漢書》有記載:“伏日,詔賜從官肉”。先秦時期的官肉就是羊肉,皇帝才能吃牛肉,其他官員才能吃羊肉,百姓不準吃羊肉,說的就是入伏這天,皇帝下詔,賞賜百姓吃羊肉。所以,徐州一帶自古就有“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開藥方”的說法,這里傳統的習慣,夏天吃羊肉,吃到渾身大汗淋漓才算對,把寒毒排出來了,就有了防病治病的效果。
這里不說菜譜,就看伏羊節怎么吃的,據去年數據,徐州市伏羊節頭10天就吃掉100萬斤羊肉。那么大點個市區,一個節日,合著一天吃羊肉10萬斤,不說其他原因,肯定羊肉做的好吃,只說伏羊節上火爆羊肉前三名:第一道,烤羊肉。不是新疆紅柳枝條串烤的大塊羊肉,也不是街頭小攤子3塊一串還不夠一口的烤串,是不要穿條的大塊烤,一串差不多一斤肉的大串烤,全羊烤,炭火箱烤,電烤。
各種烤肉,總有你喜歡的一款,包你吃撐還不想走,第二道,燉羊肉。燉羊肉也是花樣繁多,大鍋燉、小鍋燉;電鍋燉、地鍋燉;香料燉、白水燉;帶骨燉、全羊燉;凈肉燉、羊雜燉,等等,想吃什么樣的味道,不用挑選,身邊就是。第三道,羊肉火鍋,最能體現夏天吃羊肉的特點,必須要吃的渾身大汗淋漓。此外,還有全羊席、羊湯、羊雜、燒全羊、手抓羊肉、羊頭羊排羊三寶,羊肉煎包羊肉餅,整個一個全羊盛宴,或許超過陜西歷史上最有名的全羊宴,
2、7月12日就入伏了,入伏為什么要吃羊肉、羊湯,入伏吃羊肉是哪里的習俗?
盡管“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但很多地區有“大伏天吃羊肉”的傳統,當地人認為,夏天吃羊肉吃得大汗淋漓,可以“發汗排毒”。據說,入伏吃羊的習俗源于對炎帝和祝融的崇拜,以及對彭祖善于烹羊的傳承,最早盛行于漢代,漢代揚暉在《報孫會宗書》說:“田家作苦,歲時伏臘,烹羊炮羔,斗酒自勞。”現在這種習俗流傳下來,入伏后新麥成熟,新酒釀成,羊肉肥美,許多羊肉館在這一天都推出全羊宴,
我國魯西南、蘇北、皖北、豫東等地區都有三伏天“伏羊”(即三伏天品食羊肉)的傳統。因為當地人認為此法能“以熱治熱、發汗排毒”,所以,這些地區長久以來流傳著“夏天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開藥方”、“大暑吃羊肉湯,冬天不用穿絨衫”的說法,三伏天吃羊肉有一定的養生依據,中醫有在“三伏天”進行“冬病夏治”的傳統,吃伏羊屬于“三伏補”的一種,如果人體體質里有固有寒氣,三伏天吃羊肉散寒氣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