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飲食習慣,催生出洛城的湯肆遍布,湯旗櫛比,成為洛陽的一道風景線,成就了洛陽被游客又稱為湯城的美名。洛陽被美贊為“湯城”,很多洛陽人的早上都是從一碗湯開始的,有牛肉湯、羊肉湯、驢肉湯、豆腐湯、丸子湯等,單說羊肉湯,也有三、五百家,說起老洛陽的著名小吃不翻湯,上了年紀的洛陽人還會對那酸辣爽口的味道回味不已,可年輕人則大多聞所未聞。
1、洛陽哪里的羊肉湯最好喝?
洛陽被美贊為“湯城”,很多洛陽人的早上都是從一碗湯開始的,有牛肉湯、羊肉湯、驢肉湯、豆腐湯、丸子湯等,單說羊肉湯,也有三、五百家。在洛陽的幾百家羊肉湯中,很多地方的羊肉湯都挺出名,但要評比“最好喝”,那是很難說清楚的,從我身邊朋友介紹羊肉中,很多羊肉湯館都挺不錯,如:庫區鐵軍羊肉湯、龍門三旦羊肉湯、鐵謝李松羊肉湯、伊川白沙羊肉湯、宜陽韓城羊肉湯等等,雖然每個人口味不一樣,但總有一碗羊湯適合你!在30多年前我小的時候,我家周圍的羊肉湯館非常少(只有符家屯郵電所旁邊有一家),所以我小時候很少喝羊肉湯、也很少吃羊肉。
大約從1996年左右,我才開始偶爾吃點羊肉,記憶中第一次在湯館喝羊肉湯應該是2006年3月4日,我和同學李騎自行車從澗西區15號生活區出發,前往孟津鐵謝喝羊肉湯,單程30公里左右。那時市區的羊肉湯2元起步,鐵謝李松家是5元起步,我們倆人買了15元的羊肉,盛了兩碗湯,等于每碗7.5元,那天我喝了三碗羊肉湯,感覺羊肉湯挺好喝,
從2006年之后,我開始陸續喝羊肉湯。記得2012年時,我和老段騎摩托車跑80公里外的庫區鐵軍喝羊肉湯,我感覺鐵軍家的羊肉湯挺好喝,2012年我們還去過孟津朝陽喝羊肉湯,2013年我們開車去伊川白沙喝羊肉湯。說到伊川白沙羊肉湯,澗西區龍鱗路口有家白沙羊肉湯,在十多年前那生意是非常好,什么時間去都是排長隊,上午9點半、下午1點半都要排隊,
龍門三旦羊肉湯我是2015年第一次喝,后來又去過幾次,都因為排隊太長直接換家了。宜陽韓城我沒有去過,但洛陽市區也有幾家韓城羊肉湯,九龍鼎南的那一家喝著挺不錯,添湯時老板還添肉,雖然添的只是一點點,但是這在洛陽市添湯我還沒有見過,麻屯小李羊肉湯,那是非羽的最愛;洛陽賓館對面的建偉羊肉湯,很多人說喝著也不錯;新區龍門翠利羊肉湯,喝湯的人挺多;河灘喬記羊肉湯上次唐飄飄喊我去,我有事沒有去成;偃師段灣一條街都是賣與羊有關的食物,羊肉湯館也非常多!以上這些在洛陽是比較出名的羊肉湯館,還有很多街頭小湯館,只要用真材實料,煮湯時舍得放羊肉、放羊骨,湯的味道也不會差。
2、洛陽不翻湯怎么樣?
說起老洛陽的著名小吃不翻湯,上了年紀的洛陽人還會對那酸辣爽口的味道回味不已,可年輕人則大多聞所未聞,洛陽人有喝湯吃泡饃的習慣:早起和葷湯,牛肉湯、羊肉湯和驢肉湯鮮美無比;晚上不宜多吃,更要少油、少肉,一般就要喝些面疙瘩或米湯。倘若不想做飯或者孩子嘴饞,那沿街叫賣的素湯,如豆腐湯、丸子湯和不翻湯,就是一頓晚飯,
啥叫不翻湯?光這名字聽來就很有些噱頭。不翻其實就是一張綠豆小餅,有小孩子的巴掌大小,把綠豆泡漲磨細兌水調汁,汁兒不稀不稠,舀一勺攤在鏊子上,用爐火加熱,一分鐘就熟了,不用翻個兒,所以叫做不翻。不翻極薄,一面豆綠一面淡黃,鋪在放好調料的碗里,用骨頭湯一澆,不翻湯就做好了,吃時再泡上烙饃一張,這種湯食,老少咸宜。
誰也說不清不翻湯是什么時候出現的,又陪伴老洛陽人過了多少歲月,反正這喝湯吃泡饃的風俗算是流傳下來了,拿一個白瓷碗,碗底放上白胡椒、醋、鹽、味精等調味料,再放上煮熟的海帶絲、泡漲的粉條、小塊的鴨血,撒上蝦皮和一大把翠綠的、切得細細碎碎的韭菜,再扔一塊紫菜進去,把不翻鋪在最上面,在碗里澆一勺骨頭湯,再附上一張雪白的薄烙饃,一碗不翻湯就齊活了。
不翻湯端上飯桌時,只見漂滿翠綠色碎韭菜的湯中,薄薄的不翻若隱若現,先喝一口湯,燙燙的,酸辣爽口,即使暑天也立刻叫人胃口大開,再夾起不翻嘗上一口,不翻入口即化,有若無物,咽下肚去,唇齒間便有了綠豆的清香,再泡上韌性十足的薄烙饃,頗感“空虛”的牙齒立刻來了勁頭。小小的不翻究竟是誰發明的,沒人知道,但是在傳說中,這張綠豆小餅來頭可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