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南陽”地名的由來“南陽”地名的由來要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秦國占領丹陽、宛邑之后,于秦昭王三十五年即公元前272年,設立了“南陽郡”,此時的“南陽郡”是全國八大都會之一,名滿天下,手工業、冶鐵業和鑄銅業特別發達,成為全國有名的冶鐵中心,南陽這個名稱從那時開始沿用至今。
1、南陽有多少年的歷史?
南陽,我親愛的家鄉,是國務院評選的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擁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是華夏文明中耀眼的一顆星辰,南陽的歷史得從遠古說起:一、“南召猿人”的誕生早在四五十萬年前的遠古時期,著名的“南召猿人”就在南陽母親河——白河上游生活,與北京山頂洞人處于同一個時代,現在的南召杏花山猿人遺址就是最好的證明。
直至后來五、六千年前,出現了村落,至夏朝初建立了初級城市,二、“南陽”地名的由來“南陽”地名的由來要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秦國占領丹陽、宛邑之后,于秦昭王三十五年即公元前272年,設立了“南陽郡”,此時的“南陽郡”是全國八大都會之一,名滿天下,手工業、冶鐵業和鑄銅業特別發達,成為全國有名的冶鐵中心,南陽這個名稱從那時開始沿用至今。
三、“南陽”的歷史軌跡南陽自從戰國時名揚天下之后,到了漢朝更加繁榮,特別是到東漢初,成為了陪都,僅次于洛陽的全國第二大城市,誕生了開國皇帝劉秀、科圣張衡、醫圣張仲景、智圣諸葛亮等一大批歷史名人,唐朝時,南陽農業、工商業發達,聞名華夏大地,唐朝詩仙李白一首《南都行》描寫的最為形象,到了清康熙年間,南陽是北京通往湖廣和云貴川的交通要道,陸路驛道和水路碼頭相接,有“南船北馬”之稱,商賈云集,是名副其實的豫西南經濟中心。
到了現代,南陽撤地設市,下轄13個縣區,成為全國最具潛力的城市前100名,總結:南陽3000多年的輝煌歷史,我做為一個年近不惑的南陽土著感到非常自豪,不是每一個地方都有如此燦爛的文化與歷史底蘊,南陽近幾年已重新煥發勃勃生機,朝著建設高質量的大城市目標邁進,南陽的未來一定會更好!我是宛都說事兒,80后南陽土著,說南陽人感興趣的事兒。
2、黃帝遺址距今七千年,為什么說中華文明五千年?
首先,被稱華廈始祖的黃帝距今4400多年,何來7000的遺址?再,考古學上的文明幾個主要特征:文字,金屬冶煉術(一般指青銅器)城市國家(皇權、城邦),宗教禮儀,等等(雅斯貝爾的定義),與工商業也有密切相關,要判定一個文明是否開始了,什么時候開始的,正是按照上述幾個標準。以此定義,我國是僅有3600年的文明,但有8千多年的古文化,而所有的遺址,都屬古文化,比如良渚文化,即使良渚考古中有屬于文明范疇的,良渚同樣也屬文化,如有涉文明內容,只能是為國家文明添磚加瓦,錘實國家文明的基石,文明只有一個,即國家(或華夏)文明,全國幾萬個遺址,都什么地方文明,還不分封諸侯了?順便多幾句,包括良渚在內,我國已有55個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和自然遣產(自然遺產主要是喀斯納地貌之類)網上議論爭辯較多,我只是想說,歷史不是爭高低甚至長短,文明也是這么個道理,沒有高低,
而長或者短也不是用來被爭論的。長短只是一個時間概念問題,不能直接為文明增色,文明一定不是比時間的長或者短比出來的,所以,那種因為時間概念而進行的爭論是沒有任何意義的,那些無謂的爭論有時候可能使歷史成為一種攀比,但歷史確實不是攀比出來的。我們現在講文化自信,歷史作為文化重要的一部份,當然也不能沒有自信,
3、南陽有哪些歷史遺跡?
南陽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著2000多年的建城歷史,是楚漢文化的發源地。南陽曾孕育出科圣張衡、醫圣張仲景、商圣”范蠡、智圣諸葛亮等歷史名人,南陽的名勝古跡,有臥龍崗、醫圣祠、南陽府衙、內鄉縣衙、鄧州花洲書院等,滄海曾去訪南陽,并拍了一些圖片,寫過一些詩句,這里就南陽市區的臥龍崗、南陽府衙、醫圣祠予以簡單介紹,所附詩句為滄海所寫,更多圖片(包括內鄉縣衙、鄧縣花洲書院)可以查看滄海所發的圖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