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當地春小麥播種時間為3月中旬至4月份,而成熟時間大概為8月底前,本區域春小麥種植面積約占全國小麥總面積的2.7%。當地春小麥種植面積約占國內小麥總面積的6%左右,自2007年以來,我國春小麥種植面積卻不斷減少,主要是因春小麥效益太低了,市場需求不大,而種植成本卻不斷攀升,與冬小麥的市場競爭力顯著不強,再加上當地多為一年一季農作物,需要獲得更高經濟效益才劃算,因而一些地區農戶改種葵花和玉米等農作物為主。
1、河南南陽適合種春小麥嗎?怎么種春小麥?
南陽地區種植小麥及各種農作物,對氣侯的要求也是相當嚴謹的,不是隨心所欲,想什么時候種就能有收成的。尤其是對小麥的種植,農諺說得非常好,也很實用,叫作:寒露到霜降,種麥正當啷。霜降到立冬,種麥莫放松,小雪下破股(分孽),大雪不露土。也就是說小麥的種植最好的時間就是每年秋季寒露前后,過了這二十來天,最遲也不能過了立冬時節。
春小麥在南陽區域內根本就不可能結籽,到了入夏以后用農民的話說就“急死了”,也就是說盡管植株仍是青色,但到了節令它已干死了,本博曾經見到過這種現象,并且是顆粒無收,還浪費了種籽和化肥。植物的生長,對氣侯和水土的要求還是有較高的要求,古人曾經寫道:桔生淮南則生桔,生于淮北則是枳。也就是說同一種樹,種錯了地方,雖然也結果,但是味道已經不是原來的那種水果的味了,
現在為了對消費者負責任,也為了增加農民的收益,國家推行原產地標識。比如說現在人們為了保鍵,購買枸杞和三七,枸杞生長的地方也很多,究竟哪里的藥效最好?當然首推寧夏,而寧夏哪個地方產的好上加好,只有從原產地標識上來區分。還有三七,當然產于云南,而云南哪個地方產的更好,當然也只能從原產地標識上來分別了,所以說,民間有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說法,講的就是無論種植任何農作物,必須要適合當地的氣候水土等自然條件的要求,這就叫要符合客觀規律,違反了客觀規律就要受到自然規律的懲罰。
2、北方種冬小麥還是春小麥?什么時候種植?
小麥作為我國的主要糧食作物之一,雖然根據生長特性、播種和收獲時間上會有冬小麥和春小麥之分,但根據種植面積,我國和世界其實都是以種植冬小麥為主,例如全球種植冬小麥約占總面積的75%以上,并且分別廣泛,而國內冬小麥產量約占總產量的90%左右,一般多分布于高緯度或高海拔地區,其生育期較短,通常為80~120天,是于春天播種,然后在當年夏秋季節收獲,
而題主這里提到北方種植小麥情況,下面簡單聊一下,以供參考:一、北方種植冬春小麥的傳統分界線。因緯度高低而帶來的氣候環境差異,我國冬春小麥大致是以沿長城為界線,長城以南為冬小麥適宜種植區域,以北則為春小麥適宜播種區域,據相關統計數據,國內冬小麥種植面積和產量約占84%和90%左右,主要是分布于長城以南地區,冬小麥主要產區為河南、山東、河北、江蘇、安徽、湖北、陜西、山西等省份。
而春小麥的主產地區為東北三省、內蒙古、新疆、甘肅、寧夏和青海等地區,不過,自2007年以來,我國春小麥種植面積卻不斷減少,主要是因春小麥效益太低了,市場需求不大,而種植成本卻不斷攀升,與冬小麥的市場競爭力顯著不強,再加上當地多為一年一季農作物,需要獲得更高經濟效益才劃算,因而一些地區農戶改種葵花和玉米等農作物為主。
二、北方各地種植小麥產區分布,作為僅次于水稻產量的糧食作物,小麥一般也是北方多地的主要口糧來源,不過因我國地大物博,疆域廣袤,使得各地氣候條件、地形、土壤結構、種植習慣等方面會有明顯差異,在北方關于小麥產區可以細分為:1、東北春小麥產區。由于東北地區緯度高,冬天太過嚴寒,氣溫偏低、熱量不足,無法保障冬小麥的積溫條件,因而可以適宜種植春小麥,一般播種期為4月中旬前后,生育期大概為90天左右,要等到7月下旬開始成熟,
而當地春小麥種植面積約占國內小麥總面積的6%左右。2、北部春小麥產區,這部分區域是指河北、陜西、山西和內蒙古西部等長城以北和大興安嶺以西的區域,一般當地春小麥播種時間為3月中旬至4月份,而成熟時間大概為8月底前,本區域春小麥種植面積約占全國小麥總面積的2.7%,3、西北春小麥產區。這部分區域主要是指甘肅、寧夏、新疆北部和青海東部地區,一般多為一年一季,大概播種時間為3月上旬,成熟時間則為8月份,本區域小麥種植面積約占全國總面積的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