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因為在南方的方言太多了,就連一個村莊的村頭與村尾說話都有一點細微的不同。吳語區最典型的地方是蘇南的蘇錫常地區和浙北的杭嘉湖地區,也包括上海市,期間去重慶和成都,發現他們的方言都差不了多少,四川人的說話經常是用拐了很大一個彎,用很有趣味的語言來表達,是很優美的。
1、你認為哪里的方言最好學?
對于南方人來說,北方語系都不一定好學,唯獨屬于北方語系的四川話好學。我說的四川話包括重慶話和貴州話,我曾經在貴州和北京都待過一至兩年。在貴州待了半年以后,基本上能講當地話了,期間去重慶和成都,發現他們的方言都差不了多少。后來又在北京南四環待了一年卻學不會北京話,說出來的普通話都帶有明顯的南方口音,就更不用說北京話了。
為什么南方人學普通話那么困難?這是因為在南方的方言太多了,就連一個村莊的村頭與村尾說話都有一點細微的不同,方言本身也沒有分前鼻音后鼻音還有卷舌音等,這就使南方人在說普通話時就搞不清楚到底該是什么音。比如Z、C、S和ZHI、CHI、SHI,L和N、R等,用南方方言說出來就不好區分,還有“黃”和“王”區分也不明顯。
2、生活在成都的外省人,你們是怎么處理方言問題的?
我在成都呆的時間不長,但只要一有機會,我就會學習 練習,直到脫口而出就是四川話,終于有一天,我在成都地鐵里給一個成都美女指路,滿口四川話。那天,和四川分公司同事在金科北路2號線遇到一個美眉來問路要去升仙湖,我指點她可以坐2號線到春熙路換3號線,也可以2號線到一品天下換7號線,7號線到駟馬橋換3號線到升仙湖,
美眉問我,你怎么坐?我答:我到春熙路換3號線。美眉又問,你浪個不坐7號線?我答,我和你方向不一樣,我去衣冠廟,美眉說,那我還是和你一起到春熙路,否則坐反了就麻煩了,到春熙路要坐反大家一起反。旁邊的同事笑翻,美眉問我同事:有什么好笑?同事答:他一個上海人,用四川話和你聊了半天,你居然沒有聽出他的塑料四川話。
3、所謂的“吳儂軟語”指的是哪些地區的語音?
吳語區最典型的地方是蘇南的蘇錫常地區和浙北的杭嘉湖地區,也包括上海市,是以太湖為中心的環太湖區域。吳語區是中國人均富裕程度最高的地區,城鄉差異小,而且是貧富差異最均衡的地方。目前吳語區人民的生活水平已達到中上等發達國家水平,這在全中國也是唯一的地區。吳語區在東晉以來,其經濟、文化已領先全國一直至今,特別是南宋以來,一直是中國的經濟、文化、政治中心。
明清以來全國的狀元大多是在吳語區,特別是蘇州居最多,明清時雖以北京為中國的帝都,但明朝在吳語區設立南直隸,有蘇湖熟天下足,蘇湖就是蘇州府和湖州府。清朝則設立江南行省,而且吳語區是中國最早出現資本主義萌芽的地方。吳語區的主要特點是四季氣候分明,小橋流水,目前吳語區的5A景區是全國最多、最密集。區域之內其自然、人文景觀數不勝數,
4、四川話是全國最難聽懂的方言嗎?
今天我去春熙路逛街玩,走著走著碰到一個同學,她問我:“你娃頭仄幾天跑哪過咔咔國國克了,咋打電話都不接喃?”她問我:“你小子這幾天跑到哪兒去了,怎么打電話都不接?”我答道:“日哦,這幾天老子手機進水瓜了,送起切維修咯”我答道:“別提了,這幾天我的手機進水了,送去維修了。”她又問:\
四川話難不難,先從“不咋的”這句話說起,普通話指“很一般、不好”,四川話卻指“挺好、很不錯”。四川話表音不表意,本地人也不一定轉得過來這個彎,所以更不用說外地人聽四川話了,以下面這個小故事為例(引用部分是四川話原話):今兒天我切村西路步行該甩了哈火腿,玩了盤windowshopping的格,走倒走倒起碰到一過tongxuo。